
薛人望、李黎伉俪留影枫慈溪畔。 记者 蔡昊 摄
◎人物名片
李黎,著名台湾旅美作家、仙游媳妇,用30年时间追索家族遗事,通过大量日记、书信、档案和当事人采访等一手资料,写下地下党公公、婆婆的壮丽悲歌。2020年底,出版纪实传记《白鸽木兰》。
我的公公薛介民,在他的籍贯栏里填写的都是“福建省仙游县人”。我虽然从未见过他,但在我第一次读到关于他的事迹时,“仙游”这个美丽的地名,就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今年春天,人望和我来到了他父亲的祖家——仙游县枫亭镇。这个地名风雅的小镇,得天独厚享有仙游县的8公里海岸线,所以这也是一处亲水的宝地。寻访枫亭祖厝、薛家祖祠、近旁的霞桥小学……对于出国逾半个世纪的我俩,真是一次最难忘的返乡之旅。
承蒙乡亲的关怀,不久之前寻到了我公公的老宅,虽然已建成新楼,但据考证是那个地点没错。故宅门口的小河叫枫慈溪——多么美的名字!从那里放舟就可以去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但游子无论走得多远,那个“慈”字总是牵挂着他们的心吧?
还有一处在国外不曾见过,而即使在现今的国内也日渐罕见的,就是祖祠。在高大气派的“薛氏宗祠”匾额下,我恭敬题字“荣宗耀祖,薛氏之光”,缅怀英烈先人。
两年前,枫亭的塔斗山公园里设立了“白鸽木兰”展厅。飞檐橙瓦,典雅的两层建筑大厅里,展示了关于公公薛介民、婆婆姚明珠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感谢湄洲日报社,制作提供了精美大气的图像资料。人望和我怀着对家乡感恩的心、对父母亲感念的情,朝进门处父母亲的肖像深深三鞠躬。塔斗山上,仙游的孩子,他们的精神永远与乡亲们同在。
塔斗山三面环山东面临海,登上山顶远眺,就能理解到,也许就是因为面朝大海,少年人总有着去到广阔世界探索的远志。然而家乡在他们心中从未曾被忘却,就算走到天涯海角,甚至生命的尽头,还是念兹在兹,正如六十年前那位枫亭的儿子薛介民在就义前夕的绝笔:“乡亲至爱之恩亦不能忘”。
为着这份情怀,作为后人的我们,虽然远居海外,还是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代父母亲回馈家乡。8年来我们通过仙游县教育局和“曾德梅爱心助学联合会”的协助,每年持续发放“姚薛烈士助学金”给家乡55名家境清寒的孩子。父母亲就义之后,年方15岁就成为孤儿的人望,这次亲自来到现场颁发,当即决定在年度助学金之外,再捐出一笔100万元的基金,来资助家乡的孤儿。我们了解:捐款最难的是要把善款放进需要的人的手中,那是无比繁复辛苦的工作。感谢“曾德梅爱心助学联合会”和仙游县教育局,不辞辛劳地做调查、家访,选拔需要帮助的学生,年复一年地提供助学金名单,一分不差地发放到学生手中;也让下一代能够知道:如今平坦宽广的路,是先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铺设出来的。
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的吹拂中,仙游不仅是鱼米和蔗糖之乡,辽阔的山上更有珍稀林区;而缤纷悦耳的莆仙戏,也让仙游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名榜。仙游在方方面面交出的成绩单都是傲人的。
踏上这处我公公的故乡的土地,更能亲身感受体会到: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孕育出了可爱可敬的人——勤奋的乡亲、英勇的儿女,成就了仙游这一处名副其实的美丽的地方。
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