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后
老师傅:

热血奉献 光和热

仙游今报 2023年06月08日 林婷婷 陈溢 彭丽程 李冰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无数人将青春与热血奉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浪潮中。1934年出生的朱辅德当时正值青年,他与众多人一样默默耕耘在工作岗位上,在铅与火的印刷生产线上,一干就是43年。从学徒到生产组组长、副厂长,43年间,朱辅德几乎每天都跟机器、油墨打交道,别人眼里单调、枯燥的工作,他却干得津津有味。或许这是30年代的人特有的一种精神品质,他们不怕吃苦,苦中作乐,总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在工作中释放热情。

  朱辅德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热情,看到厂里的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就自己钻研。收入微薄,他却舍得自掏腰包买30元一本的书籍;遇到瓶颈,他就去福州的印刷厂实地学习。漫漫求索终结硕果。朱辅德把全厂30多台手动圆盘机改成自动,原来每人操作一台机升级成每人操作两台,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也因此获得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多次被各个部门评为技术革新能手、标兵。

  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不服输的劲头仍在。家里的热水器坏了,他自己修;缝纫机不转了,二话不说拿出工具捣鼓了一下午。福建圣彩印务的负责人陈涵英也是一位“印刷人”。她眼中的“朱老师傅”把“匠心”融入精细,兢兢业业、勇于开拓。

  择一事、专一业,奋斗一生,朱辅德兢兢业业的身影里,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激发出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和行动示范力。沧海横流、岁月成碑,持续变化的是党和人民的需要,不变的是30年代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坚强意志与助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使命担当。

  本版文图:今报记者 林婷婷 陈溢 彭丽程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