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供销社
乡村振兴供销展
展销会
商业流通建设
一根扁担连城乡,一个背篓走四方。曾几何时,供销人凭借一副“铁肩膀”,挑起连接党群、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重担。今年以来,仙游县供销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借改革发展东风,谋乡村振兴路径,始终坚守“为农、务农、姓农”的服务宗旨,坚持以县委“1299”工作为抓手,探索一条以党建为引领、发展为根基、产业为动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根深扎进农村,让枝叶伸向市场,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3年,县供销社预计全系统可实现销售总额50.36亿元,同比增长7.23%,购进总额42.79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923.24万元,同比增长15.3%,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为农服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聚焦姓农为农
深耕农业服务责任田
竹林下,竹农忙着挖冬笋;果园中,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刚采摘下的桔柚奔跑;田间地头,连片的蔬菜、药材长势喜人。冬意浓郁的仙谿大地,依然苍翠碧绿、生机勃勃,一幅幅丰收场景背后,是仙游供销人长年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
为农服务天地宽。县供销社强化党建引领,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通过开展惠农服务活动,深入乡村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农资春耕调查,确保生产农资供应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同时完善绿色农资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搭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县域农资流动服务网络。以送产品、送技术、送服务等形式,完善统一配送服务,扩大绿色农资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特别是在度尾镇、大济镇、赖店镇等3个乡镇15个村居推广有机肥,完成化肥销售80.4吨,全系统共完成化肥冬储7155.35吨,超额完成25.5%,使得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紧密。仙游县供销社还督促各级供销合作社、各农资经营主体严把进货、储存、销售“三关”,做好农资商品进、销、存的台账管理,积极搞好农资保供稳价,实实在在做足惠农文章。
□持续深化改革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资商品下得去,还要让农特产品走得出来、走得更远。因此县供销社积极参加举办各类展会,组织商户外出参展,并以“钟山大米”“园庄手工线面”为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商品标识、包装和对外宣传,不断提高交易市场的知名度、影响力。3月10日,近百种仙游农特产品便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省供销社“一县一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亮相。县供销社党总支书记、理事会主任魏志东表示,参加展示展销会活动是做好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的重要举措,县供销社要突出名品培育,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创新供销模式,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消费兴农。
“选产品、搭平台、畅渠道”是县供销社搭好产地和市场之间桥梁的重要基石,其中搭建“品质仙货”选品平台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该平台将全县范围内工艺美术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农特产品等优质仙企产品引入平台,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同时,借助“校地共建”合作机制,鼓励引导挂钩高校大学生通过平台直播带货,助推“品质仙货”出村进城。有了专业市场和电商经济,县供销实现了仙游农产品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坚持创新引领
赋能县域流通服务网
新时代,新供销。县供销社加快综合改革步子,不断拓展新领域,全面构建县、镇、村三级流通服务供销“一张网”,提升服务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在推进县县域商业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福供优品(福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准确把握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体系优势,全面恢复乡村两级供销社,通过积极拓展开放办社理念,广泛吸纳各类经营主体加入镇、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走进首家村级(社区)示范社水乡丽都样板社,里面人头攒动,园庄的线面、金沙的薏米、钟山的大米等仙游县本土优质农产品琳琅满目。“供销社就是响当当的老品牌,在这里我们买得实惠,也买得放心。”对于村级供销社居民纷纷点赞。村级综合服务社在按照“五个统一”要求的建设中,实现了内外资源整合、扩大群众基础、拓展服务功能,更好地解决老百姓日用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两难问题。截至目前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的网点已有12家挂牌成立。
县供销社还重点谋划,坚持项目促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其中县域流通已完成8000平方米仓储物流基地建设,积极筹备拓宽服务网络推进校社合作,通过与盼盼集团及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供应商合作,进一步盘活社有资产,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同时还找准突破口,探索快递进村模式,积极对接顺捷物流公司与仙游邮政集团同城配送,并与仙游农商银行就县域商业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金融服务进行合作,为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这些举措机制就是仙游县供销社实现农村商贸流通“最后一公里”市场化和可持续的重要部署。
本版文图:
今报记者 陈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