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氯雷他定”“过敏性鼻炎”等话题相继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每年四五月杨柳絮漫天飞舞,过敏体质人群会常备氯雷他定;也有网友表示,除了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也可以抗过敏。长时间吃抗过敏药,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常用抗过敏药有这些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王基云介绍,目前市场上抗过敏药物种类繁多,不建议自行用药。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过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组胺H1受体阻滞剂:口服制剂包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鼻用制剂包括奥洛他定、氮卓斯汀等,眼用制剂包括左卡巴斯汀、奥洛他定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包括苯海拉明、赛庚啶乳膏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适用于过敏性引起的哮喘、鼻炎、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此类药物有孟鲁司特钠等。
糖皮质激素:口服制剂包括泼尼松等,吸入制剂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倍氯米松等,鼻用制剂包括布地奈德、莫米松等,眼用制剂包括氟米龙、地塞米松等滴眼液,外用制剂包括莫米松、地塞米松、卤米松乳膏等。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口服制剂包括曲尼司特、酮替芬等,眼用制剂包括色甘酸钠、洛度沙胺等滴眼液。
不能仅凭经验用药
去年4月,黄女士被确诊过敏性鼻炎,吃了医生开的氯雷他定后,症状缓解。今年,黄女士过敏性鼻炎复发,于是自行买了氯雷他定。但最近感觉药不太起作用,于是她加大了药量,结果鼻炎症状不但没缓解,身上反倒冒出红色皮疹。就诊后,医生说,她身上的皮疹是由于超量服用氯雷他定所致的过敏性皮炎。
王基云表示,有些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治疗周期较长,长期用一种抗过敏药,尤其是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可能会引起药效下降。如果服用抗组胺药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不明显,也不能擅自停药或加大药物剂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服药剂量或换用其他抗过敏药。另外,同其他药物一样,患者服用抗过敏药时也可能引起过敏。
药用不对可能加重疾病
“每年春季,都会有青光眼患者因为突发眼胀、头痛、恶心,到医院就诊。经过问诊,发现有些患者因为花粉过敏服用过氯苯那敏,而氯苯那敏可升高眼压,加重青光眼病情。”王基云提醒。
老年人群过敏时,不建议吃第一代抗组胺药(例如扑尔敏、氯苯那敏等),因为此类药品可能会造成老年人摔倒的不良事件;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加重这些疾病的病情。建议过敏的老年人优先选择第二、第三代抗组胺药,例如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
口服抗组胺药期间应避免饮酒,避免与镇静药、喹诺酮类抗菌药、Ⅱ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阿奇霉素除外)、抗精神病药物、利福平、巴比妥类等肝药酶促进剂合用。另外,不要与含有氯苯那敏的感冒药联合使用。
鼻喷减充血剂会产生依赖
作为治疗鼻炎疾病的常见方式,鼻喷雾剂受众广泛。鼻喷剂有不同种类,主要为糖皮类激素、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大家对激素总有一些顾虑,实际上鼻喷激素很安全。因为喷到鼻腔里的剂量是以微克计算的,喷到鼻腔后是局部发挥作用,很少能进入全身。使用三个月到半年,还是比较安全的。
据银川晚报 信息时报 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