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宋代市镇

仙游今报 2024年11月22日

  □陈震辉

  《仙溪志·镇》:“县地僻而物货悭,商旅迹罕到。一哄之市间或有之,而镇废久矣。枫亭市,在连江里。沙溪市,在旸谷里。龙华市,在养志里龙华寺之前。潭边市,在万善里。中岳市,在万善里中岳寺前。”

  据《仙溪志》,宋代“市”与“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市”为普通集市,类“墟集”的临时售卖点,到了午后就散了,并非每天都有。而“镇”则是拥有较多人口的固定商品交易集中区。

  南宋末期,仙游共有5市,分布在今枫亭、郊尾、龙华和度尾,都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平原区域。这5市对应的是原先的3镇:太平镇、阜安镇(龙华镇)和石碧镇,但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镇皆废去。

  这3镇,宋元丰间(1078-1085年)王存《元丰九域志·福建路》有载:“仙游,军西七十里,四乡,太平、石碧潭、龙华三镇。”

  另据《兴化府志·里图考》:龙华市“街长一里余”;中岳市,“旧为山中闹市”;潭边市,“旧有镇、寨,人物繁盛,同中岳市为山中闹市”。今度尾镇靠近西苑山区,被视为“山中”。

  宋代在一些人烟繁盛、交换频繁的集市设立镇,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即包括人口和税收两个方面。镇官“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兼征税榷酤,则掌其出纳会计”,即维持治安与征收商税。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兴化军税务有八处,其中仙游有四处:仙游县城、石碧潭务税238贯837文、风(枫)亭务税381 贯143 文、龙华务税291贯340 文。

  根据《宋代商税问题研究》统计,1077年,北宋商业税收(不算专卖收入)大约是762万贯,其中各州府占49%,县城占27%,市镇占24%。而当时全国农业税才2021万贯,商业税收在宋代财政收入中占比高达37.7%,可见宋代商业繁荣程度奇高。

  相比而言,据《宋代商税问题研究》统计法计算,熙宁十年(1077年)仙游县全年商业税收约1936贯。而据南宋《仙溪志》载,宝祐四年(1256年)仙游全县农业税收46440贯。那么,熙宁十年商业税是宝祐四年农业税的4.2%。虽然时间不同(相距179年)不具精准可比性,但可以看出整体上宋代仙游县的商业并不发达。

  仙游是个内陆县,地狭人多,宝祐四年(1256年)纳税人口已经多达73000多丁口。《莆田通史》引用史料认为莆仙地区“土狭民稠,虽丰年无半岁粮,全仰广舟”,遇到灾荒时,多从广东购粮。莆田进士刘克庄的祖父刘夙(1124-1171年)自温州返乡时,“莆亦大旱,手为救荒十余事,率乡人行之,招潮惠米商……四集城下,郡以不饥”。莆田进士陈炜(1192-1268年)云,淳祐、宝祐间(1241-1258年)“遇岁荒籴贵,常航南粟至莆”。

  上述文献记载,充分说明了宋代仙游人多地狭,粮食有时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外来救助,以粮食为基础的商业局面很难高企。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仙游县废去太平、石碧潭、龙华三镇,或许是因为商业不振的缘故。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税官扰民,私商尽量回避镇务,故意绕过市镇,官府无法收税,最终镇废为市。

  种种迹象表明,宋代仙游县的商业谈不上发达,这也印证了《仙溪志·镇》开头所记:“县地僻而物货悭,商旅迹罕到。一哄之市间或有之,而镇废久矣。”

  但是,有时人们会感到困惑,因为据《仙溪志·物产》载:“县境依山濒海,故水陆之产足于他邦。五谷之种随所宜树,六性之物随所宜畜。酒则以杭为麯,盐则编竹为盆。货殖之利则捣蔗为糖,渍蓝为靛,红花可以朱,茈草可以紫。布帛之幅,则治庥与蕉、织丝以纻。细织纻麻皮杂丝织为布。本军土贡葛布一匹非土宜,乃以本县土产兼丝代之。纱出于土机者最精,细鬻于蚕户者为良。用物则窠蜂而取蜜,且溶其房以蜡。灰蛎而柔竹,则蒸其屑以纸。炼铅而粉,采柏而烛。凝土而燔之窑,则挺埴之器通于三邑。煮铁而出之模,则鼎釜之利及于旁郡......”

  这篇文字用语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物阜民丰、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盛世场景,今人拍案叫绝,对宋代繁荣民生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仙溪志·货殖》又云:“沙糖,捣蔗为之。太平港藉此贩易。”并罗列了15种商品,包括盐、糖、蜡、铁、铅、纸、布、染、稻、豆等民生物品。宋莆人方大琮更称:“仙游县田耗于蔗糖,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万亿。”元代状元林亨《螺江风物赋》亦云“(荔枝)其致远而色味之不变,则鸟惊而风发”;蔗糖“于以盛之,万瓮竹络;于以奠之,千艘桂楫。顺风扬帆,不数日而达江、浙、淮、湖都会之冲”。

  所以,只阅读方志的某个章节,或只阅读某一种文献,容易得出偏颇的结论。就《仙溪志》本身记载,前后就很有矛盾:前言“县地僻而物货悭,商旅迹罕到”,后言“县境依山濒海,故水陆之产足于他邦”“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万亿”。

  实际上,《仙溪志》中涉及美化性的语言往往是文人概况性的描述,好听但空洞。文人方大琮和林亨用语更是极尽夸张“几万亿”“千艘桂楫”。而各种历史文献中有关部门的税务统计数据则更加可靠,冰冷却真实。显然,方志记载的前后矛盾,既源于文人的粉饰恶习、分工撰写的个性倾向,更源于修撰总则。

  总之,宋代仙游县的市镇商业并不算发达。县内商贸主要集中在县内3镇5市,县外商贸大多依靠太平港。商贸品种亦主要限于糖,单一且脆弱(常与稻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