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活,女性就怎样活

仙游今报 2024年12月04日

  □吴瑾莹

  点映20万次,豆瓣开分9.1分。可以说,《好东西》是导演邵艺辉继《爱情神话》之后的又一年度黑马片。

  影片围绕宋佳饰演的单亲妈妈王铁梅、邻居女孩小叶,以及王铁梅的女儿王茉莉三位女性展开,将视角聚焦于中、青、少的女性角色,细腻描绘现代女性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她们在各自的困境和接触中,向我们展示女性可以怎样生活。

  王铁梅作为一名前调查记者兼单亲妈妈,与丈夫离婚后,带着9岁的女儿王茉莉毅然决然地搬到上海的“老破小”里。她工作能力出众,曾是众多学弟学妹的偶像,她家务娴熟,下厨、修家具、通马桶……没什么事情能难倒她。

  小叶则是个性格柔软、追求自由的女孩。原生家庭的创伤导致她严重缺爱又极度敏感,活脱脱一个清醒的“恋爱脑”,美丽但内核脆弱。但也只有这样的小叶,才能给观众带来那段惊喜的“声音蒙太奇”,通过与王茉莉的听声游戏,将现实生活中平凡的琐事借用孩子的想象,赋予了新的意义。

  王茉莉展现了一个未受传统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束缚的孩子,她不仅知道怎么样去爱自己、保护自己,她也知道怎么样去爱别人、保护别人。有的人觉得小孩在剧中太过成熟,说教味太重,但这也是导演所塑造的受过女性意识教育的母亲所教育出来的小孩。剧中王茉莉在享受了舞台的闪耀与荣光之后,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喜欢打鼓,她没有像以往电影情节一样,顺利找到兴趣爱好成为女鼓手,而是在电影结尾处交代,茉莉在尝试了新事物之后她还是更喜欢当观众,喜欢写作。

  剧中的女性角色各有特色,既犀利又温和,既现实又浪漫,《好东西》用生活化的日常叙事将女性议题抽丝剥茧,让我们看到主角们在束缚与规训中打破常规。帮助深夜被男性尾随的女生、拒绝月经羞耻、王铁梅和小叶在天台上拥抱……片中的女性角色,抛却了竞争的状态和属性,转而投入一种柔软、互助、拥抱的抵达,治愈效果拉满。

  而出现的王铁梅前夫、架子鼓老师小马、“渣男”胡医生等男性角色,更像是起到“工具人”般的作用,他们“典型”又小众。导演并没有把他们塑造成完完全全“坏”的形象,而是从他们“雄竞”的内容中,表现出一群幼稚的男性试图讨好女性或证明自身价值的游戏,就像小叶在剧中说的,比拼他们所谓的男子气概。

  剧中矛盾的爆发点在王铁梅反感网上对于单亲妈妈的苦难渲染,选择将自己的真实故事发布在公众号上,从自身情况,到对女儿王茉莉的鼓励式教育,再到与鼓手小马建立的“课间十分钟”式的亲密关系……文章一经发出却遭到大规模网暴。面对海量恶评,刚强如王铁梅也不禁怀疑自己:“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吗?好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呢?”

  诚然,一个“好女人”“好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呢?标准又是谁定的呢?不论是王铁梅还是小叶,都不迎合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而是选择忠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好东西》告诉我们,不要定义自己的人生。

  正如王茉莉在尝试学习打架子鼓的时候问小叶:女孩应该怎样打鼓?小叶回答她:你怎样打鼓,女孩就怎样打鼓。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女性应该怎样生活?

  答案就是,你怎样活,女性就怎样活,活成自己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