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后,有些人出现了身体疲惫、情绪低落、食欲不振以及恶心、腹泻等肠胃不适等症状。消化内科医生郭新文提醒,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应尽快调整作息,适当运动、保持规律饮食,逐步恢复工作节奏,帮助身心重回正轨。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郭新文说,“节后综合征”在医学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种消极的身心状态,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好,白天上班就打瞌睡,晚上想睡觉又睡不着;消化功能不良,恶心、呕吐,腹胀或者头晕、头痛。心理上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比较焦虑等症状。
郭新文表示,出现了“节后综合征”不要过度担忧,可以以两周到一个月为一个观察周期,其间通过合理自我规划、调整好心态,就可以较快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影响。第一,应保持良好的睡眠,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失眠,可以通过睡前用热水泡脚、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等方式调节。第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并且调节内啡肽和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让人保持心情愉快。第三,不要暴饮暴食,尽可能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减少肉类摄入,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第四,要避免大量饮酒,避免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制定工作计划表等,循序渐进调整状态。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