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证同发”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

仙游今报 2025年04月23日

  □沈琳

  4月10日,省发改委发布2025年度第一批省级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全省35个案例入选。其中,我县“创新‘五证同发’‘五优服务’模式,推动营商环境再提升”案例上榜,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成为各地政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县自2023年5月起试点并常态化运行的工业项目“五证同发”服务模式,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创新实践。该模式通过跨部门协同、流程再造和数字化赋能,大幅缩短了工业项目审批时间,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成为行政审批改革的典型案例。

  在传统的工业项目审批流程中,企业需依次办理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土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五个核心证件。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环节往往呈现串联式特点,即前一个证件办理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这种模式不仅耗时较长,还可能因材料反复修改、部门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项目延期,影响企业投资信心。

  “五证同发”模式,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将“串联审批”转变为“并联审批”。通过跨部门协同机制,自然资源局、发改局、住建局等部门提前介入,同步开展技术审查,并利用微信工作群等数字化工具实现24小时在线沟通,确保审批流程无缝衔接。这一改革使企业在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当天即可同步领取五证,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媒体报道显示,“五证同发”优势显著,自实施以来,不仅提升了企业满意度,还增强了区域招商引资的竞争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体验。传统审批模式往往以部门管理便利为核心,而仙游县的改革始终围绕“如何让企业更快开工”展开,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双轮驱动。单纯依靠部门协调难以持续,必须借助数字化工具固化流程。各部门通过微信工作群、数据共享等方式,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可复制性强,适合推广。“五证同发”并非依赖特殊政策,而是通过优化现有流程实现效率提升,因此具备在全国同类县市推广的潜力。

  放眼全国,诸如此类的政务服务创新案例竞相涌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改革举措在各地开花结果。这些创新共同构成了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它们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更重要的是重塑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县的“五证同发”“五优服务”模式,看似只是行政审批领域的一项具体改革,实则蕴含着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营商环境优化不在于出台多少优惠政策,而在于政府能否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重构行政流程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