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座厝联络站旧址
□彭丽程 文/图
大济镇尾坂村五座厝联络站旧址,这座占地600平方米的单层土木结构建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南特委为加强闽中各县党组织联络而建立的重要革命据点。在这里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的革命故事至今仍在传颂。她就是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沂蒙红嫂”的地下联络员林淑金。
林淑金是大济镇蒲山村人,受丈夫卢田玉的影响,于1946年参加地下活动,担任交通员。在蒲山村这个隐蔽的联络站里,她不仅发展了林兴秋、黄初进等多名进步青年参加革命,还多次冒险掩护地下党员开展工作。最令人动容的是1949年,她像山东沂蒙红嫂明德英一样,将身患重病的革命同志刘宗福接到家中精心照料,待其病情好转后,为安全起见,又转移至东岭联络站疗养。刘宗福康复后重回仙德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直至解放。
甚至在产后坐月子期间,林淑金仍坚持完成紧急情报传递任务。1946年3月,林淑金刚生下女儿卢春加,正在坐月子。突接陈新宪传来的紧急情报,必须马上递送。林淑金二话不说,立即动身,及时地把情报送到度尾石牌兜地下人员手中。新中国成立后,林淑金成为仙游六区(大济)第一任妇联主席,其革命精神至今仍在当地传颂。
走进五座厝联络站旧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斑驳的土墙、陈旧的木梁,无声诉说着当年地下工作者在此传递情报、开展斗争的峥嵘岁月。如今,经过精心修缮和布展,这里已成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党性教育”特色文旅综合体。在展馆里,参观者仍能从那些泛黄的照片和实物中,感受到老地下联络员林淑金的无私与伟大。游客和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