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湘
来到凤山,我们仿佛打开电脑的桌面。满眼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水滴,都变成五彩的珍珠。在这片绿色的屏障中,可以看到成群的山头。它们文质彬彬,它们英俊而柔情。像醉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百千万年地沉睡。最妙的是,云雾、山花总是与它们为伴。淡雅丝绸般的雾气,缠绵在它们的身上。山花烂漫时,一丛丛、一簇簇,一泻千里的艳灿,把山原点缀得热闹非凡。
山无言,非无声。松涛,飞瀑,汩汩的泉水,潺潺的溪流,是它们对流逝岁月的记录,也是它们展示的歌喉、优美的倾诉。连绵起伏的山头和静水浅流的溪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紧密相连。山,理直气壮地“占山为王”,成了凤山这个古老山乡的主角;水也不甘示弱,为凤山带来纯自然的柔情。
山和水是凤山这片土地的主人。
提到水,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长江、黄河,豪放不羁,滔滔不绝,“奔流到海不复还”。当水来到仙水洋,马上就呈现出慵懒婉约的温雅气象。凤山被仙游驴友赞誉为大自然的展览馆,仙水洋里的水是它的展品之一。仙水洋原名草洋,位于凤山草洋自然村。东至大溪、草洋自然村直至九仙溪溪尾水库,西至大溪,南至九座寺、凤顶村,北至九仙溪溪尾水库。经地质考察,初步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系整块棕色的平坦石皮构成,沿溪延伸615米。石面平滑如砥,净无沙砾,溪床平展,加上溪流轻缓,水深在半米之内,使之犹如天然的水上步行街,堪称闽中水域一大奇观。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令人称奇,实为人间仙景,故而美其名曰“仙水洋”。
仙水洋的水,一点也没有大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气势汹汹。它在崇山蜿岭的小走廊中求得一席之地,就满足了风景区的建设需求。仙水洋景区的规划控制面积只有0.6平方公里,却为凤山这片土地带来超出人们想象的空间。凤山的夏天来得要比城里晚一些,冬天来得要早一点。仙水洋的水紧紧抓住时机,在巨大的石面上轻轻滑行,涟涟流淌开去。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洋”上泼水、喷水,骑自行车、驶汽车,开展舞龙、拔河、团体操表演和百米赛跑等各类水上运动,还在3.2公里长的漂流水道上“随波逐流”,尽情戏水,清凉度夏。
挽起裤角下水,一尝清浅。
仙水洋之水清兮,濯我眉目;仙水洋之水凉兮,濯我手足。
“洋”中蒲草丛丛,岸上灌木丛簇簇,间有野芋、狗尾草和绿苍花。蒹葭摇曳,荡漾随风。似乎可见“伊人”,在那一方。近在咫尺,能看见她的一颦一笑,却又不可触及。只能远远望着她。不由自主地一步一步向她走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板清晰可辨,温润的溪水从脚间滑过,连头顶上的阳光也变得温柔起来。置身于这仙境般的清凉世界里,令人暑意全消,心旷神怡。
在那一方,那个观沧海的人在么?他志在平天下,忙于奔波,有暇来此悠否?在这悠远旷古的流淌中,“逝者如斯夫”。他是枭雄,还是能臣,都已不重要了,不如我在此趟水而行,不舍一昼一夜。这仙水洋呀,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永远生动。站在这“洋”中,看那泱泱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要比站在那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含义。看呀,白帆眼见着就驶来了……从前面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就是这样流过的吗?看呀,竹叶漂来了,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红尘俗世的侵蚀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仙水洋总能干干净净地生存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快快乐乐地享受阳光雨露的恩惠。与虫鸣鸟啼相依,与野花野草为伴,甚至与飞禽怪兽恩爱。被开发为风景区,它便相信了宿命,但它不会像人类一样暴跳如雷地站起来与人类吵架。最多来几声叹息。流水日复一日地雕琢着容颜,建设的痕迹终将会被它渐渐洗去——没有丝毫的留恋和停留,勇往直前,和前溪汇合后,称为青龙溪——一根芭芽草是拦不住一河水的,灯红酒绿留不住它万川归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