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亚细亚 展示澎湃力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

仙游今报 2023年09月25日

  这是一个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夜晚,9月23日,钱塘江畔。杭州用一场以“潮起亚细亚”为总主题的盛大开幕式,为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启航。

  以体育为媒,杭州敞开热情怀抱,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之美,展示各方携手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亚运开幕当天正值秋分。从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节气起步,运动员们踏上赛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亚运会第三次来到中国,今夜,杭州又为开幕式的历史长卷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体育代表团

  精彩亮相

  运动员入场式上,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出场。在《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中,中国体育代表团身着蓝白色“星耀”礼服亮相,覃海洋和杨力维共同举旗走在队伍前方。观众席上,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烟雨江南西湖莲开

  地屏上,错落有致的立体山水映衬着江南朦胧的裸眼3D视效,营造出轻烟缭绕、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国风男子挥毫作画,风雅钱塘展现在观众眼前。烟雨西湖上,硕大的莲叶舒展,清雅隽秀的女子翩然起舞,仿若盛开的莲花。

  ■“数字点火”

  历史首次

  承载着全世界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跨越壮阔的钱塘江,来到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上空,奔向主火炬塔。19根机械柱缓缓立起,“数字火炬手”与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共同点燃主火炬塔。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秋分

  北京时间9月23日14时50分,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昼夜均、寒暑平,是人们感受最舒适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深邃的中国智慧,是先人观察天象时发现的。他们最早发现冬至和夏至,随后发现了春分和秋分。

  秋分也是秋天的中点,是丰收在望的季节。导演团队表示,本届亚运会在秋分开幕,希望运动员们在赛会上“丰收”。

  ■桂花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在白居易当杭州“市长”的时代,赏桂就成为秋日杭州的赏心乐事。

  在开幕式上,数百名杭州大学生手持金桂走入场内,共同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仿真桂花瓣飘散而来,桂花香气袭人,也是在预祝运动员们赛场折桂。

  ■潮涌

  钱塘潮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记载,到南北朝进入强盛期。导演团队认为,潮最能代表浙江的地域特色,文艺演出中篇“钱塘潮涌”以“潮”为主题,展现“水浪之潮”“体育之潮”“时代之潮”的蓬勃景象。

  开幕式上,观众在现场大屏上看到的“潮汐树”,正是钱塘江大潮退去后留下的潮沟。而为了生动展现潮水的形态,团体还大量运用流体计算技术,生成了三维立体的“浪潮”。

  ■科技

  开幕式实现了两个首创:3D双威亚首次应用于大型运动场,首次采用“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

  裸眼3D、AR数字穹顶、3D双威亚、流体计算和185米宽、15米高的网幕等技术,实现了立体美学和东方美学的融合,也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名画

  在开幕式上,导演团队让《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动了起来。两幅国宝级名画通过数字技术,成为移动的山水。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代表了宋代绘画的最高成就。

  《富春山居图》则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代表作。整幅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

  ■西湖

  在开幕式现场的巨幅网屏上,西湖时常作为背景出现,近景是三潭印月的石塔,远处是湖面青山。2011年6月,西湖文化景观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唐代起,历代文学家和画家就留下了无数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和画卷。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景观,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理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水脉

  在开幕式文艺演出中,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元素。导演团队表示,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运河

  开幕式现场出现了杭州拱宸桥的形象。始建于1631年的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拱宸桥作为运河水工建筑,成为一处遗产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杭州是一座应“运”而生的城市。京杭大运河在杭州与钱塘江连通,使杭州拥有了“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的地位,成为东南名城。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