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多位眼科专家走进国家老年大学上海分部,为老年人群带来科普讲座和义诊。
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提醒:眼部健康与全身状况息息相关,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均可能诱发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全球主要致盲眼疾之一,因此,定期进行眼部筛查与身体监测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盛夏临近,紫外线强度增加,专家建议在参与户外课程或日常外出时,通过佩戴墨镜、遮阳帽等方式,减少紫外线对眼部的伤害,进而降低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眼疾风险。
“人到了50岁-55岁开始就可能出现白内障,早期不影响视力,影响视力后就需要手术干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沈玺表示,“除了老年学员,还有许多在职或接受返聘的中老年群体同样深受眼疾困扰。这类人群对视力精度要求严苛,即便并不严重的视觉障碍,也可能对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产生连锁影响,一旦察觉眼部不适,要及时就医。”
据了解,在白内障手术治疗方面,患者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病人只要能看见就很满意了,现在的病人会问‘我能不能恢复到1.0?’,这对我们医生也是一种鞭策。从过去‘能看见’到现在希望‘看得清、看得好’,很多患者开始选择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不仅能看远,也能看近、看中距离,真正实现全程视力改善。”沈玺主任直言。
伴随国采政策推动,人工晶状体选择多元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孙悦说:“国采让全程视力可望可及,但更需要注重适配性问题。选择人工晶状体时,务必充分考量自身用眼习惯、日常需求,同时关注光学性能、襻型稳定性等关键参数。”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