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跃鲤

仙游今报 2025年06月11日

  □陈金添 文/图

  灵山寺,位于榜头镇灵山村的山腰上。明万历间(1572-1620),僧静空择地在此建寺。寺坐北向南,占地有1万多平方米。现保存的是清代双檐歇山式古建筑。1980年9月,灵山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寺后九峰并列,气势磅礴,如同九条巨龙从天而降。寺前又有太平、将军两峰左右对峙,威武雄壮,其间还有一座小山拔地而起,形状似欲跳龙门的鲤鱼,故此地有“九龙落斗”“两个将军保口、一条鲤鱼塞水口”之说。明代工部主事、书法家李灿箕为灵山寺撰写的柱联“两漈汇流升一鲤,千松摩顶护三门”,把灵山寺的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灵山寺内至今仍悬挂李灿箕所书的“一会俨然”和清代县令韩琮所书的“谛参上乘”等匾额,还保留了名僧源舟用金字书写在蓝色宣纸上的《金刚经》全卷。

  灵山寺苍松古柏,郁郁葱葱,一派生机。一条山径盘旋曲折,延伸到绿荫深处。人行其中,宛如在树海中漫游。寺后的竹林,摇曳多姿,满眼青翠。竹叶筛下点点阳光,分外迷人。一道清澈的泉水,从山上奔流而下,流进木兰溪。据清乾隆《仙游县志》记载,灵山寺还有“梅涧”和“结子坞”等景点,但已无处可寻。灵山寺僧自古以来,都乐于上山采药,为民治病,至今上山问病求药者仍络绎不绝。

  本文节选自《仙游印象》丛书之《话说仙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