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章
“庭前梧叶已秋声,寂寞空庭见月明。”又到梧桐落叶时,风卷着枯叶掠过客家围屋斑驳的砖墙,瓦当间滴落的雨珠,将记忆染成五十年前的盛夏。那时的父亲还在,而思念的种子,也在那些与他相伴的日子里,悄然生根发芽,绽放成一朵永不凋落的花。
父亲是个读书人,在大队做文书工作,而我小时候就是村里的“小捣蛋鬼”,尤其痴迷抓鱼。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我总喜欢拿着一个装鱼的茶筒、舀水的瓢勺和畚箕“三件物”去打鱼。正午的日头毒得像擂茶里的辣椒,晒得青石板都发烫,我却用瓢勺往头上一盖,顶着日头往村里的小溪跑。溪水漫过鹅卵石,映着蓝天下的马头墙,恍若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
最难忘那年端阳,我追着一尾鲤鱼跑过三座石拱桥,不知不觉到了村尾的水潭。青苔裹着的石头滑得像刚擂好的糍粑,我“扑通”栽进水里时,惊慌失措的我在水中拼命挣扎,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抓住了我。是父亲!他不知何时寻了过来,浑身湿透的他,眼神里满是焦急与后怕。我以为父亲会大发雷霆,可他只是沉默着叫我回家,我只好在他身后跟着走,回到家他帮我换好干净的衣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喜欢抓鱼没错,但不能因为打鱼就不顾危险。做任何事,都得先学会保护自己。”父亲的话,像一颗石子,在我年少懵懂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
在学习上,我有点小聪明。有次要考试了,那天中午我依然冒着炙热的太阳,拿着打鱼的“三件物”,在村子的小圳打鱼,捉鱼捉得入迷,差点误了考试,虽临时抱佛脚,但还是考了好成绩,便像啄米的公鸡般骄傲。父亲没说什么,次日带我去一处名叫高盘上的梯田干农活。正值盛夏,我看到层层梯田那碧绿的禾苗在风中起伏,让我想起宋代虞似良的《横溪堂春晓》“东风染尽三千顷”的诗句,一点也不夸张。父亲弯腰拔起一株稗草对我说:“禾苗要抽穗,得耐得住晨露夜霜。读书跟种稻子一样,偷不得半分懒。”后来我才懂得,父亲的教诲藏在每碗热米饭里,藏在火塘边讲述的客家童谣里,藏在“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训诫中。
如今,父亲已离开五年,但他的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思念是一朵不凋落的花,它在我的心底深处静静绽放,让我在每一个思念的瞬间,都能感受到父亲的爱与教诲,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