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减重热:辨证论治才是科学起点

仙游今报 2025年06月13日

  中医减肥  吴京蓉 摄

  □沈琳

  随着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活动的全面铺开,仙游县各医疗机构纷纷开设减重门诊,掀起了一股全民减重热潮。在仙游县妇幼保健院的中医科诊室里,埋线减肥成为受追捧的治疗项目。这股热潮表面上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健康行动,深层却折射出当下群众健康观念与生活方式之间的深刻矛盾。当减重成为一门“生意”,当穴位埋线变成一种“时尚”,我们有必要在热潮中保持清醒,审视这场体重管理运动背后的健康中国建设真谛。

  中医减重门诊的走红,反映了传统医学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独特价值。仙游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采用的埋线疗法配合艾灸、中药内服等个性化方案,展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数据显示,中国超重肥胖人群已超过6亿,传统的“少吃多动”模式对复杂成因的现代肥胖症往往效果有限。中医从整体调节入手的减重思路,恰好弥补了西方医学在代谢综合管理上的不足,这也是国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中西医并重的原因所在。

  然而,减重门诊的“门庭若市”也暴露出公众健康素养的结构性缺失。在仙游县各医院,慕名而来要求埋线减肥的患者中,不乏BMI指数正常却仍追求“骨感美”的年轻女性,这反映了社会审美焦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侵蚀。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将埋线疗法视为“躺着就能瘦”的捷径,忽视了医生给出的饮食运动指导。这种对医疗减重的片面认知,与健康中国战略强调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形成了鲜明反差。

  需注意的是,在中医减重疗法走红的同时,我们仍应保持理性认知。一方面,中医减重绝非“万能钥匙”,其效果因人而异,需要配合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另一方面,市场上不乏夸大疗效、违规操作的“伪中医减肥”乱象,消费者需提高辨别能力。

  “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深层意义在于推动全民健康理念从“治病”向“防病”转变。国家卫健委此举并非简单号召民众减肥,而是希望通过系统性干预,降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生率。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这一理念高度契合,这也是为何中医减重方法能在国家健康行动中获得重要舞台。仙游县的实践表明,县域医疗机构完全有能力响应国家健康战略,将顶层设计转化为接地气的医疗服务。这种“国家号召—地方落实—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正是健康中国建设期待看到的局面。

  站在“体重管理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健康需求的精细化催生医疗服务的专业化;传统医学智慧在现代健康管理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有效的健康干预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和个性化设计基础上。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传统医学宝藏被重新发掘,经过科学验证和创造性转化后,服务于当代人的健康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与批判精神,既不盲目崇拜传统,也不简单否定经验,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健康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