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节除了吃药,穴位按摩也能帮助缓解和消散。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张志娣表示,中医将肺结节分为气机郁滞型、痰湿蕴肺型、气阴两虚型3种,而在我们体内对应也有三对“散结穴”,通过体质调理配合特定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宣肺理气、化痰散结。
气机郁滞型:太冲穴+肺腧穴
患者容易情绪焦虑或抑郁,经常胸闷、叹气,感冒后咳嗽长期不愈,舌边偏红,舌苔薄白。调理穴位为太冲穴+肺腧穴。
太冲穴:拇指用力向脚趾方向推按,以局部有酸胀感但能耐受为宜,每侧2分钟,早晚各1次。
肺腧穴:家人协助用掌根搓揉,至局部发热,每日2次,每次3分钟。
痰湿蕴肺型:丰隆穴+尺泽穴
患者体形偏胖、容易困倦,痰多色白质黏,口中黏腻,舌苔厚腻。调理穴位为丰隆穴+尺泽穴。
丰隆穴:拇指垂直用力按压,直到有酸胀感,每次1分钟,每日3次。可借助筷子圆头、笔帽等小工具来按压。
尺泽穴:用力点按,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次1分钟,每日3次。
气阴两虚型:中府穴+太溪穴
患者多为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疲乏体倦,常见于长期吸烟者。调理穴位为中府穴+太溪穴。
中府穴:点按或按压,每次3至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太溪穴:用指尖轻柔点按,每侧3分钟,早晚各1次。
据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