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宋代“吴无求石刻”

仙游今报 2023年04月26日 陈震辉

  □陈震辉  文/图

  菜溪岩“飞来石”有一方石刻(如图),是从左到右的书写格式。该石刻字幅高140厘米,宽150厘米。端正楷书,分8列,每列8字,共64字。刻字如下:“邑令吴无求,以事至香山,邀陈体常,林成章谒九座寺正觉禅师,诣无尘塔,获香三粒。观龙潭,由东岩以归,过蔡溪岩。时元祐戊辰(元祐三年,即1088年)八月二十有九日,住龙纪僧永端与焉。”

  据《游洋志》载:蔡溪,唐代凤山九座寺智广和尚云游到此,结庐修练,以野菜为粮。因常在溪边洗菜,菜叶随波而下,山麓村民见溪流上菜叶飘流,因称之“菜溪”。又载:北宋年间,陈聘君与蔡襄曾孙西京提学司蔡枢同游菜溪岩,当晚梦见观音菩萨金光灿烂,便在此隐居,曾建蔡枢祠在菜溪山麓。因此,陈易改菜溪为“蔡溪”。

  但是这种说法存疑。这一点可以从石刻上得到印证。

  或许,在古代因为读音相同,字形相近,不管是官方,文人或者民间都有用“蔡”字“通假”“菜”字的习惯,两种写法一直混用。官方或许因为“蔡”字更文雅些更喜欢用“蔡”字。而民间更喜欢“菜”字,接地气,同时也因为它的本名就是“菜溪”。

  本石刻提到的“吴无求”,即吴千,字无求,元祐三年(1088年)时任兴化县知事。有九鲤湖“湖光亭”石刻作为印证。从字体来看,两方石刻字体风格高度一致,特别是人名“吴无求”和“永端”,如出一辙,可以认定是同一个人的手笔。有趣的是,菜溪岩吴无求石刻比同年凿刻的“湖光亭”石刻仅早12天。

  “湖光亭”石刻,位于蓬莱石西面,宋兴化县令吴千(字无求)题:“龙纪寺南有湖曰九鲤,水石之胜载于图籍,同官余利宾达天尝为余言之。余到任明年秋,以事往游,徘徊不能去。八月壬寅王永端作亭湖侧,因以湖光命之。”落款“元佑三年(1088)九月十一日令吴千无求记”。竖写楷书,字径10厘米,共76字。

  吴千的具体身份不详,查《重刊兴化府志》载:“丙寅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任兴化县知县。”可见,吴千任兴化知县至少3年,即元祐元年至元祐三年(1086-1088年)。又查到北宋邹极的诗作《鉴泉歌为邑令吴无求作》:“鉴泉之窦山之麓,百年芜秽暗渟滀。吴侯天与仁智资,退食俯窥嗟不足。”邹极,(1043-1107年),字适中,宜黄(今江西抚州宜黄县)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初任吉州太和簿,摄永新令。累官湖南转运使,时掌盐法者争以羡余希进,极条其不便,遂罢归。后擢度支员外郎。哲宗元祐初(1086年)除江西提刑。以亲丧力请致仕。有《宜川集》。说明,吴千曾任过江西宜黄县县令。邹极流传下来的诗作有14首,其中有几首是为官员所做的,比如《题县簿清心亭》和《晦堂歌为邑令朱天经作》。

  所谓“书写格式”,是指书写习惯。古人书写习惯是自上而下、从右向左。因为左手执简,右手书写,便于将写好的简策顺序置于右侧,因此形成从右到左的习惯。另外,古代讲究以右为尊,“位列其右”就表示地位比他尊贵,这种写字习惯恰恰也迎合了古代一贯的尊卑思想。1949年后,推广简体字时,在西方书写大势所趋情况下,这一书写习惯才完全改变。

  那么古代中国人会不会存在从左到右的书写特例?中国古代文献的书写格式以右书为主流,但在不同的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一些左书的特例。敦煌文献研究员杨森在《从敦煌文献看中国古代从左到右的书写格式》一文中列举了诸多古代左书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古代特别是唐宋两朝,尤其是在河西地区,尤其是经文的书写格式,左书的风气还比较浓厚,甚至还有左书横写的诸多案例。敦煌文献中左书格式集中出现在吐蕃和归义军统治时期,它是在敦煌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主要受到藏文书写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部分也受到了追求平衡对称的审美心理的影响。

  但是,在古代汉族统治核心区域,使用左书格式还是很罕见的。元明清以降,不外乎右书书写。就是现代文人创作书法作品也是“仿古”右书。综合上述资料,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从左向右书写的格式,数量上所占比例极低,低到完全被忽略的地步。时至近年才有部分学者较为深入研究,敦煌文献研究员杨森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就菜溪岩吴千石刻左书个案而言,笔者考虑到吴千和永端和尚相交甚密,对佛教和佛学经典也是有一定研究的。他所读到的佛经很可能有些就是左书格式,或许受此影响也会偶有左书之举。也或许永端和尚本身就会左书,遗憾的是我们暂时没有永端和尚的信息。

  有人说,中国古代美学在宋代达到高峰;还有人说,宋朝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有余。宋代人的思维极为开放,人们富有创造力,审美情趣极为超前,喜欢标新立异。

  就书写格式的科学性和便利性而言,左书有着天然的优点,但是在强大的传统面前,创新无异于“自决于江湖”。宋代宽容而喜感的社会氛围或许会激发人的“另类”审美情趣,这或许就是左书出现的缘由。当然这和个人性格和心理有关,通过邹极的长诗《鉴泉歌为邑令吴无求作》,可见吴无求性格的一面:好游乐饮,磊落不羁,甚至有点“放浪形骸”。而他本人名千,字无求,不是他爸另类,就是他自己超然。字如其人,字如其名,此种人物,偶有左书,不足为奇:“鉴泉之窦山之麓,百年芜秽暗渟滀。吴侯天与仁智资,退食俯窥嗟不足。试披沙滓凿为沼,深才数尺阔盈幅……举觞随分拥叵罗,醉狂拟学鸳鸯浴。世无秦法饮无禁,心动胆张惊且缩。可怜渫在百里间,四海王明俱受福。显幽用舍姑置之,君颜渐淍吾发秃。相逢一顾一回笑,满酌为君歌此曲。”

  左书作为一种“即兴表演”行为,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或许,菜溪岩的吴无求石刻便是这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