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勇抗倭

——纪念仙游抗倭保卫战胜利460周年
仙游今报 2023年04月26日 陈溢

  □陈溢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那铮铮不屈的形象和卓著功勋百年来被世人传颂,而戚继光同仙游人民也有一段不能被遗忘的故事。拨开历史的尘埃,穿过云烟,让我们走进明嘉靖年间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仙游抗倭保卫战。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两万多人从南日岛登陆,洗劫兴化大地,戚继光奉命从浙江急援兴化,歼击倭寇两千多人,取得平海卫、黄石林墩大捷,继而收复兴化、寿宁等地后,进驻福宁州。然戚家军将士远离家乡,思乡之情非常迫切。为顺应军心,次年9月,戚继光将所部的1万多人分成两班轮流换防,一班回浙江休息,一班在福建服役。这样戚继光手下的士兵便只有6000余人,分散在福建驻防,力量比较分散。这时灾难却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小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二月底,被击溃的倭寇贼心不死,再次在平潭纠集一万五千倭寇窜犯仙游城,共计60余艘船在枫亭朱寨登陆,一路侵袭,抢劫掳掠,纵火烧毁枫亭塔斗山上的会元书院,直逼仙游城,屯兵城外,盘踞县城四门之外,将仙游城围得严严实实,准备攻城。显然人数如此众多,并不都是溃兵败将,而是有从本土或其他内陆州府被召集来的地方叛军。相比之下,仙游城内仅有200卫所驻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倭寇,在县令陈大有的指挥下积极备战,一面修书向福州火急请援,一面发动民众誓死坚守城池,一场殊死浴血的仙游保卫战拉开帷幕。

  戚继光知道后急派出300名亲兵入城协助防守,同时亲率身边的6000多名戚家军赶往仙游县城。十二月初,倭寇竖起云梯,对仙游城发动猛攻,守城的将士在城外戚家军的配合下,浴血奋战,拼死抗击倭寇。危急关头,戚继光下令部队开枪开炮,呐喊助阵,倭寇误以为明朝的援军赶到,于是停止攻城,暂时解除了城破的危险。之后戚家军大队人马取道岭头,进入铁山、鸡子城,命守备胡守仁领兵驻扎铁山,据险为垒,牵制倭寇;将大本营移至离倭寇较近的石马,四面布置疑兵,既遏制倭寇四处剽劫,又使其不能专意攻城。在石马安营扎寨,并正式向倭寇发起进攻,先攻击倭寇南边主力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同时组织500人敢死队袭击敌营和贼寇展开血战,烧毁倭寇八座“吕公车”,通过巧妙安排兵士擂战鼓,撑起灯架,在灯架上装满灯笼,将其点亮(民间号称游蛇灯),广张疑阵,漫山遍野跑动,只听战鼓声声,似有千军万马涌来。二十六日,明军的3路大军同时进攻倭寇,全速进击,当大军兵临城下,被水深流急的虎啸潭(今仙游革命烈士陵园)挡住去路,为解救受难群众,戚继光一声令下,将士奋不顾身跃入深潭,以人背当桥横渡木兰溪,与倭寇殊死搏斗,在虎啸潭很多戚家军将士壮烈牺牲在急流中。在戚家军的三路冲杀之下,倭寇大败,残倭逃向东、西门。胡守仁乘胜向东追击,与陈濠部夹击东垒倭寇,王如龙向西追击,与李超部夹击西垒倭寇。各路明军英勇突击,迅速突破东西两垒。戚家军在乘胜追击中,又在西北山一带跟倭寇打了十八个回合,敌尸遍野,后来人就把那个地方叫“十八战”。而在大蜚山下的“九战尾”就是连续追杀九次突围倭寇而得名。戚继光最后亲率大军攻下了北门外的倭寇营寨,倭寇退后了数里,脱离与戚家军的接触,三十日,倭寇向泉州方向逃去,仙游城的围困解除,取得仙游保卫战的辉煌战果。

  戚继光领导的仙游保卫战成为明代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入侵的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正义战争而载入《明史》。仙游人民为颂扬他的丰功伟绩,在县城南街、城东、枫亭北门等地建造“崇勋祠”“报恩堂”和“戚公祠”。提督军务谭纶在总结仙游大捷上奏皇帝请赏时指出:此战“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悉收全捷。”“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若此之震,军功未有若此之奇者也。”此战也体现了仙游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不怕牺牲,同仇敌忾保境卫国的大无畏精神,谱写了一曲合力抗击倭寇的伟大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