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峰寺
石刻
□陈震辉 文/图
洋山村在仙游县榜头镇东北,距集镇中心21公里,距仙游县城27.5公里(高德导航路程),海拔650多米,是榜头镇唯一的山区村。洋山古称“羊山”,乾隆仙游县志载:“羊山,在县东北八十五里(应为五十五里)。上有天竺院,亦名天阳山。”洋山有始建于明代的“城峰寺”,近年在原址上重修。
洋山实际上是个较泛的名称,人们习惯称其山顶盆地为“洋山”,而东侧山峰称为“天马山”,“仙游四大景”之一的“天马寺”便隐于其山腰。乾隆间县志载:“天马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明万历间诸生王家录得秘授,遂与室人郑氏结岩于此。其孙为良忠和尚。”
洋山之南麓便是盖尾镇的“石牌后”村,有始建于宋代的“资福院”。县志载:“资福院,在石藜谷。宋绍兴元年,僧维矧建,后圮。明万历十六年,诸生柯一鲸、里民欧绍存募复。国朝康熙初,僧智拔修造般若楼。”明代资福院由柯氏一族重建,成为柯氏家庙。最近笔者等人在附近山涧发现了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柯一鲲侄柯朝琮的摩崖石刻“雨花台”,落款“资福主人柯朝琮”。
通过上述描述,人们不难发现“城峰寺”、“天马寺”和“资福院”三者之间有着天然地理上的关联。大洋山范围内的东、西、南方向上分布着三个鼎盛于明代中后期的寺院,通过古道的连接和历史名士的联系,形成了“洋山佛教人文圈”。
上述三院(寺),其中“天马寺”和“资福院”或有方志,或有寺内石碑等证明其历史发展情况,唯有“城峰寺”不见载于文献。近日该寺修建大埕挖出一块石刻:“明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上元,缘主柯朝琮、李灿箕、吴天香、黄禅等立。”看来,“城峰寺”是1624年由李灿箕等倡建的。
寺右山坡上存有“城峰寺”祖师舍利塔三座,为覆钵形小型墓塔形制,高约2米。其中“城峰院开山禅师之塔”共设三龛,塔碑从左到右分别是“监院智融圆公禅师塔”、“城峰院开山禅师之塔”、“文□岩若昌宋公禅师塔”。中龛空虚,后壁砌有石板上刻:“缘主林士登敬捨资百两置,田租年得受僧家授纳,奉光香火,不许变卖,天启甲子(1624年)年孟夏”。左右二龛各有陶罐容纳骨殖,罐后有红方砖两块立放,为墨书墓志铭。
铭文一:“本师圆公禅师塔铭……贫,早失怙恃,尝往来天马樵採。一见师,翁忠和尚即有出□之□,遂求侍。数载,礼足,被剃,年方二十有余(1648年)……旹康熙己未(1679年)腊月,□□□□□于洋山城峰寺之南……孙宝砥修”。铭文漫漶不清,据上下文语境合理推测,智融和尚是折桂里人,小时候家贫,20来岁时以到天马山砍柴为生。天马寺的当家和尚见了他,觉得他很有慧根,于是收他为徒,三年后正式剃度出家。智融和尚勤勉修习精进有为,还担任天马寺的监院。他善于著作,又精于颂古诗偈,广交佛友修为日进。后来智融和尚上洋山建立“城峰寺”,成为开山祖师,并经常往来于两寺之间。
铭文中的“翁忠和尚”是智融和尚的师父,也是天马寺的住持。据乾隆间仙游县志载:“天马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明万历间(1573-1620年)诸生王家錄(1573-1616年)得秘授,遂与室人郑氏结岩于此。其孙为良忠和尚,继主是岩,拓胜景。”从年龄上推算,“翁忠和尚”很可能就是县志里的“良忠和尚”。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王家録写有《与九漈生淑玉李君》一书,写明两人过从甚密。“城峰寺”出土石刻又言明是李灿箕等倡建,智融墓志铭又说明往来两寺之间,更加证明了“天马寺”和“城峰寺”的密切关系。
铭文二:“……宗祯癸未年□住莆□□□□文峰岩……大明宗祯癸未年(1643年)三月十六日亥时,葬于康熙六年(1667年)……”据铭文二大致可知,这是与智融和尚一起拓建“城峰寺”的和尚(1643-1667年),来自“文峰岩”,可惜英年早逝。根据铭文残余文字“莆□□□□文峰岩”推测,此处的“文峰岩”应该是莆田廿四景之一的“天马晴岚”之笏石天马山之“文峰岩”。据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兴化郡首朱侯衮,看到天马山风光迷人,为纪念朱熹来莆讲学而在此创建“凌云书院”。看来,为了营建“城峰寺”,莆、仙两座“天马山”的僧人相继而来。
寺右山坡另有一比丘尼墓塔,为三合土修筑,墓龛碑文:“□孙□广人俗姓□□,比丘尼自觉省公之塔,康熙庚戌(1670年)岁重阳吉旦徒弟立。”显然这是尼姑的墓塔,也是同一时期的出家人。这说明明末清初,尤其康熙初年,“城峰寺”进入发展高峰期。
结合寺右现存的古井遗址、民间口头资料和新近出土的一些石刻,可以相信在明末清初洋山盆地曾经存在过较为可观规模的宗教道场。以“城峰寺”为中心,周边依附有一至数个庵院。这些宗教道场从“天马寺”和“资福院”衍生而来,在以李灿箕和石藜谷柯氏宗族为代表的社会名士的牵线搭桥下日益壮大,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宗教场所。
另外,据“城峰寺”介绍,该寺为明朝琼峰御史李梁所建。据说其年轻时立志仕途,一日往九鲤祈梦途经洋山村孝兄,云雾突来不辨方向,又闻山中有钟鼓之声,于是发愿若他日高中必舍资建寺。后来李梁果然进士,于是还愿建寺。据《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载:“李梁(1418年-?),字廷进,福建兴化府仙游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福建乡试第二十名。正统十年(1445年),参加乙丑科会试,得贡士第五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二十名。”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暂时尚无证据证实“城峰寺”始建于李梁。但是从出土和墓塔石碑可知,“城峰寺”应该是明天启甲子(1624年)年孟夏由李灿箕等倡建,缘主林士登捨资营建,来自天马山的智融法师为开山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