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纵向看,去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前一年有明显改善;横向看,世界舞台上,中国经济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国际金融论坛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目标。
根据报告,202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大力推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项项数据闪耀“新”意——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报告说,过去一年,我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粮食产量1.39万亿斤:14亿多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经历风风雨雨,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这一年,我国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与此同时,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城乡区域发展取得新进展
根据报告,2023年,我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
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有力有效保障民生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
这一年,我国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