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仙游今报 2024年03月20日 郑志忠

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在执法现场。 彭丽程 摄

  □郑志忠

  规范摊位经营行为、清理卫生死角、引导群众垃圾分类、规范车辆停放秩序……连日来,县委、县政府站在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高度,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在公共服务上用功,使县城卫生环境面貌再提升,卫生管理更规范,健康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我们相信一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古邑新城,必将以日新月异的风采定格在大蜚山下、木兰溪畔。

  要创卫,真创卫,创卫为民不含糊;要创卫,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县线上线下齐动员,积极倡导“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健康中国 健康家”“低碳生活 绿色出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创卫上下联动、众口一词、协同作战”的气势;形成“创卫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声势;形成“创卫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包点干”的态势,从小孩到大人全面提高文明卫生意识,使创卫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创卫,必须全员上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我县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吴文恩担任组长、县长陈志挺担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监、公安、城管、卫生等33家职能部门和18个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任成员,下设7个责任小组。他们深入创卫一线,现场解决一个又一个“创卫”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实际行动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合力,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在创卫中脱颖而出。

  同时,县里还建立了领导分工负责制、部门责任机制、奖惩考核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增强了各单位对“创卫”工作的责任心与紧迫感;在县城区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采取“输、堵”结合的方式,以及市场规划建设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市场秩序治理;推动纵向有人抓、横向有人管,形成“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责任人”的创卫责任体系,在全县形成争先争优争效的良好创卫氛围,保证了“创卫”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生态环境、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7大方面、45项内容”工作落地生根。

  这几年全县大抓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实现城区互联互通目标,打通党校北街、新厝路等17条城市“断头路”,新建学府路、迎勋路等5座人行天桥,完善城区路网,畅通微循环。通过修复破损道路、井盖治理、路口微改造等,开展道路“微整治”,提升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市政道路通行环境。城市品质提升目前已入库项目146个,总投资356.34亿元,截至2023年12月累计完成投资70.36亿元,占市级下达我县年度任务(59亿)的119.25%。同时,以旧城更新为抓手,推动城市建设迭代升级,着力打造水环境、精细化、无障碍、完整社区4个小样板。从“脏、乱、差”到“净、畅、美”,改造后的小区面貌大为改观,拥有敞亮的楼栋、整洁的路面、宜人的绿化,实现主城区居民从“有得住”到“住得好”。

  创卫,是一场观念革命、习惯革命和管理革命。眼下,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东风,吹开了仙游的大门。勇立潮头的仙游人,动则真,干则成,为打造一张永不褪色的城市新名片,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吹响了创卫进军的号角,把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细节治理得越来越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答题”,不断推动“国家卫生县”创建给全县父老乡亲生活带来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