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锌
南林寺隐藏于仙游县西南部偏僻的大济北山村南林山(又作“金刚山”)上,初名南林庵,后称南林院,由开山祖师了明禅师于唐代创建,历经了宋元明清数代重建及近代多次修复。据清乾隆《仙游县志》载“南林山:在县西三十里,有禅院。”又载“南林院:在邑西。唐咸通间(860年-874年)建,明泰昌元年(1620年),僧实印重建”。
寺旁的摩崖石刻“霹泉、雷劈泉”虽无落款,却为这座古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而周边分布的几处唐、清、民国的祖师墓,则见证了南林寺的历史变迁。宋宝祐五年黄岩松《仙溪志》载“南林庵主了明…端坐示寂后吕大资惠卿志其塔”……
此外,院内还保留着古代遗留的石板、柱础等文物,特别是天井上一个五代时期的阿育王式石塔座,更是让人遐思无限。屋内还有明清两代的木质牌匾和对联,可惜那天未能看到。据民间考古学者陈震辉介绍,其中“风高百丈”的牌匾落款为“别庵书”,并钤有“清斯”和“真净印”的印章。另一块“金刚峰”的牌匾,落款为“岁在甲午”与“桂月毂旦”。
值得一提的是,南林寺山后有一条完整的寨墙,长达4.5公里,堪称境内最长的“古长城”,南林寺被这个关寨所环绕。我们无法揣测古代建造这个南林山寨的意图,是土匪窝点还是避难的安全寨?寨墙厚达0.8米,跑马道达2米,绕海拔803米的南林山顶一圈,会不会是战壕?在寨门一侧的台阶上,砌有一块刻着“姚如兰自住寨门”的石头。
据宋宝祐五年黄岩松、明弘治三年陈迁《仙溪志》及清乾隆《仙游县志》均有记载唐朝古刹南林寺庵主陈了明的生平。“南林庵主了明,姓陈,生而有异光,出家为僧。至京师相国寺,与异僧怀素遇,亲承演说法要,大悟。辞归,隐于金刚山三十余年……”
除了大家熟悉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出自了明禅师外,“不打南泉鼓”也是了明祖师圆寂前留下的偈语,与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的“南泉斩猫”,同为禅宗公案。“南泉斩猫”的故事内容大约是:两堂的僧人都想要一只可爱的猫,南泉普愿为了停止争执便说:“众人道得便能救猫,众人不道则斩之。”所有人回答不了,南泉破戒斩猫。事后他的弟子赵州听闻这件事,将鞋子脱下顶于头上,跨出山门。南泉说,“如果他在,猫就有救了”。
“南泉斩猫”,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猫儿真的有罪吗,没有!争夺猫儿有罪吗,没有!杀掉猫儿的南泉有罪吗,没有!难道欲望也有错?也许是丑陋的自己,也许是赵州的“本末倒置”。修身说禅,得道成佛是僧人为之追求的重大目标,若为一只猫的归属起纷争,岂不是“道不得”?修禅者,不打南泉鼓!
南林寺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更是禅意与历史的完美交融。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处古迹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在这里领略到历史的魅力与禅意的深髓。
图为唐代古刹南林寺。 游心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