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辉 文/图
叶适(1150-1223年),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浙江温州永嘉人,官至工部侍郎。与陈亮交往甚密,皆为主战派,主张变法革新。晚年被构陷罢官,回乡著书讲学。有《叶适集》《集学记言》等。他的学派称为“永嘉学派”。
仙游陈谠(1134-1221年),字正仲,仙游文贤里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除兵部侍郎。与韩侂冑书陈用兵利害不听,乞补外知宁国府。嘉定初元(1208年)致仕,封“清源郡侯”。谠淹贯群籍,赋诗属文,雅有典则。尤工书法,大字遒劲不减蔡君谟。与人交无隐情,乐道人善。
建宁陈谠,乾隆《仙游县志》作“建宁人”,与仙游陈谠同一时期人,具体信息不见载于文献。乾隆《仙游县志》载:“宋有两王回,其字深父者侯官人也;与邹浩友而甘与同贬者,仙游之景深侍御也。亦有两陈谠,其与韩侂胄论用兵厉害者,仙游之清源侯也;称叶水心以见侂胄者,建宁人也。两王犹先后而两陈同时,事迹亦各异。参《省志》及《西湖志》。”
乾隆《仙游县志》所提“称叶水心以见侂胄者”之陈谠,便是建宁县的陈谠,他假冒叶适去见宰相韩侂胄之事,成为宋、元笔记一大逸闻,互相引用广为传播。“真假叶适”一则可见于钱钟书《容安馆札记》六百二十六则引元代白珽所撰《湛渊静语》卷二:韩侂胄为相,一日请叶适至家闲聊。门外有人拿着名片求见,上书“水心叶适候见”。众人皆茫然,但韩侂胄很客气地请来客上来用茶。谈到叶适文章,来客说:“这些都是少作,后来都改过了。”于是把改过的文句读了出来,果然精彩得多。韩侂胄很是高兴,请他吃饭,又拿出杨贵妃手卷请他作跋。来客拿起笔就题道:“开元、天宝间,有如此姝,当时丹青不及麒麟、凌烟,而及诸此。吁!世道判矣。”韩又拿出米芾卷子请他作跋,他当即写道:“米南宫笔迹尽归天上,犹有此纸散落人间。吁!欲野无遗贤,难矣!”韩侂胄大为高兴,悄悄对他说:“叶水心先生就在我家。”来客笑着说:“文人才士像叶水心这样的,天下不可车载斗量也。今天我如果不打着叶水心的名号,恐怕您老未必会接待吧?”来客真名叫陈谠,建宁人。
这则笔记故事也没有说明建宁陈谠的具体信息,显然该陈谠并无功名却似颇有文采,且胆大包天敢于自荐。这则故事流传甚广,到现在也不时见于网端,但是多被嫁接到仙游陈谠身上。想来,仙游陈谠官至兵部侍郎(从三品),封清源郡侯、开国侯,赠通议大夫(三品),其身居高位,声名显赫,自然容易为人附会。
1185年,叶适进京为太学正,后改任太学博士。1192年,任尚书左选郎。宋宁宗任命赵汝愚当氶相,权臣韩侂胄十分不满。叶适力劝赵汝愚退让,但赵汝愚并不听从。韩侂胄极力排斥打压赵汝愚,促使赵汝愚被贬往衡阳并困死此地。1197年,御史胡纮弹劾叶适,叶适被韩侂胄连降两级,后又罢去所有职位,主管寺庙冲佑观。后朝廷查抄理学,定下《伪学逆党籍》共59人,叶适其中之一。1202年,叶适知泉州府,数月后皇帝召见入对,深得皇帝称赞。于是授他兵部侍郎之职。1205年,权臣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宰相)并准备北伐,叶适反对此时北伐,韩侂胄夺其兵部寺郞之职,改代理工部侍郎,后又代理吏部侍郎。叶适辞去兼职直学士院,不肯为他起草北伐诏书。
叶适属于主战派,但是反对仓促北伐,其政见与韩侂胄相左甚巨,两人早就相识、共事并一直互抗龃龉不断,根本坐不了一块儿喝茶唠嗑。天下人都知道韩侂胄和叶适同朝为官共事,抬头不见低头见,建宁陈谠敢冒充叶适,那是真傻。韩侂胄专权14年,刚愎自用睚眦必报。叶适和仙游陈谠都前后上书反对而受罚,叶适被夺兵部侍郎之位,仙游陈谠被排挤外放宁国府。建宁陈谠冒充叶适不受责罚,那不是韩侂胄风格。
《容安馆札记》另引一则宋代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陈谠曾送灵璧石为韩侂胄祝寿,石上刻金字,称之为“我王”。后韩下台,陈亦受责罚。陈谠“翰墨本于颜、蔡,世以不得其字为憾。独附韩一节为可恨”。
这则故事,编排了仙游陈谠巴结韩侂胄并不得善终的段子,明显不符史实大相径庭;又把仙游陈谠书法拔高到颜真卿和蔡襄的高度,也明显言过其实。所以,宋人笔记故事,姑且听之有趣,不可信之全真。至于“真假叶适”的段子,亦是如此。
图为陈谠像(来自度尾帽山村陈谠祖居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