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东湖黄氏始祖墓的发现

仙游今报 2024年04月03日 黄玉锌

  □黄玉锌

  多年来,偏居一隅的东湖人相传村部后面存有一座黄氏始祖古墓。然而,历经岁月的冲刷与人为的破坏,墓碑倾斜,半埋于地。

  去年族人对墓碑进行清理,让长眠地下的碑文重见天日,铭曰:“江夏二十,致政之墓”,右款为“丙申岁畅月”,左款为“壬申吉旦立”。

  据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氏岁贡生孔人(号西来)所修的《东湖黄氏谱牒》记载:“重庆子逢圣,东湖始祖,致政归隐曰致政公,行千念,官致政,生于宋朝宁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辛已八月十四亥时,因兄镛公于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六月仝六君子陈宜中、林则祖、曾唯、刘黼、陈宗,上书言进退大臣当以礼,极言丁大全之奸被全取首削六人籍编于远州,乘间隐居于福州府永福县三十四都东湖(即今凤山乡顶东湖村),卒于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乙亥十月初八午,享年五十有五。娶张氏安人,生于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九月十九戌时,卒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乙末闰四月十一日子时,享年八十。公妣合葬锦屏山下,今迁葬蟒蛇山砌石域,墓碑古所遗。生三子达、进、通。”

  由上可知,逢圣致仕归隐后称为“致政公”,墓碑确为黄逢圣之墓。逢圣生活于公元1221至1275年间,墓碑应立于1275年左右,查南宋“壬申年”有1212年与1272年,可推断墓碑乃逢圣生前所立。而逢圣夫人张氏生活于南宋公元1216年至元朝公元1295年,逝世后与逢圣合葬,“丙申年”有南宋1236年与元朝1296年,右落款“丙申”应是子孙为张氏补刻,所以碑上的“丙申”即“元朝成宗元贞二年丙申(1296 年)”。

  逢圣墓碑具有宋代韵味,风格简约、大气,且不失高雅。此墓碑横向弧顶梯状,俗称“弯肚”,宽约1.2米,高约60厘米,正中阴雕一块长约18厘米的方框,竖刻两行“江夏二十,致政之墓”,展现了东湖黄氏的历史。

  “江夏”为黄氏江夏黄堂号,谱上载“致政公,行千念”,“念”即二十,为家族中按排行所起的名字“千念”,墓碑上“二十”或许是指同辈中排行二十,亦或指江夏黄第二十代。然而,查阅《东湖黄氏族谱》的几个版本均记载,黄氏自唐朝福省侯官三山黄巷的始祖黄元方起,逢圣均为第十九代,那么这“二十”不知从何算起,或是另有他意。

  此外,《东湖黄氏谱牒》记载:“惟勤子 汝福,讳天赦,号春波,行二十,砌始祖致政石域于蟒蛇山郎烘兜、曾祖得宗公石域于坐马贵人即漈柄、砌祖考永阳公石域于嶺头湖、砌伯惟兴公石域于嵩限山,建三桥会四水,竖祠宇盖神庙,置祭田垂蒸尝,公之道尽矣。生于明朝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十二月廿八日寅时……”又载:“维子祖居,生于大明景泰六年(1455年)乙亥年十二月十五日午时,卒于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初三未时,寿七十一。娶东嶺李氏,生于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三月初六酉时,卒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寿七十。至嘉靖壬戌(1562年)裔孙汝福包砌始祖致政公妈张夫人,将祖居公妈附葬蟒蛇墓,历年清明祭扫。”

  综上可知,逢圣墓始建于南宋度宗咸淳八年壬申(1272年),原位于锦屏山下,嘉靖壬戌年即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由其裔孙黄春波迁至蟒蛇山上,同时将原来的墓碑一并移至此地。春波在砌建逢圣蟒蛇山墓时,也将祖居墓一并迁入,以供历年清明祭扫。也就是说后来逢圣墓是逢圣两夫妻与祖居两夫妻的合葬墓,真相总算大白。

  据村民口传及东湖黄氏族谱里介绍,黄春波是那年代的重要人物,对后代影响深远。他的砌祖墓、建三桥、竖祠庙、置祭田等举动,不但体现了对祖先的敬重,更凸显了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图为东湖黄氏族谱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