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郑纪府邸
□游心华 文/图
仙城西街有条尚书巷,“文革”期间一度被嫌弃,更名为“红卫巷”,乃鲤城镇洪桥街居委会驻地,1983年恢复原名。巷口有座明代尚书祠,全称郑纪尚书祠,1980年列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也许是老尚书地下显灵,八十年代旧城改造时原计划将尚书祠拆迁,幸亏有识之士多方奔走呼吁,方才得以保留下来,并做了修葺,总算是让后人有个祭祀和缅怀的去处。
众所周知,郑纪尚书是明中期仙游史上里程碑式的伟人,明右都御史姚鏌(1465-1538年)祭文赞曰:“维仙在宋,有蔡忠惠(蔡襄),既以政显,亦以文著。后三百年,公(郑纪)复崛起。一邑二贤,并美同誉。公有奥学,陋彼絺绘。公有古道,力挽颓注。公有宏才,是曰经济。近官于闽,领公旧职。仰视高风,敢望万一。”
弘治十七年(1504年),郑纪72岁那年毅然从南京户部尚书岗位上退休,还乡养老,回归仙游县文贤里(今度尾镇)屏山故宅,后进城择居西街黄桥村(黄桥,宋景德三年建,又作广桥、拱桥,俗呼拱桥头),为上郑前(注:下郑前在南街)。从此寓居拱桥头,往来于县城与乡野之间,直至76岁离世,前后居城五载。正德八年(1513年),赐葬原地黄桥村(详载乾隆《仙游县志》卷十三·建置志)。赐葬是古制,王公大臣死后,丧葬用费得到皇帝恩赐或遣官致祭,故名。
三十年后的嘉靖八年(1529年),因黄桥村临街掘井,有碍风水,次子主忠奏迁善化里莲山之阳(原属大济镇,今鲤城街道白塔社区莲花山林氏厝边),与龙华寺宋雪径、元无隐国师塔为邻。改葬的原因,县志“摭遗志”作了补注:“西关内拱桥头有鲤鱼井。先是城未扩大时,犹属郭外(孝仁里,今赖店镇),郑纪坟在焉。其地为鲤鱼上滩形,有二石苍润相比,鳞目毕具。临街开井,泉色金黄,乃鲤鱼肚破也。其水附近资汲数百家,后郑坟改葬白塔山,地今为他氏所宅,遂填此井。”
又,乾隆间《仙游县志》载:尚书郑纪祠在西街,即旧赐葬之地,嘉靖十六年(1537年)檄建。布政使陆珂、按察使曾嘉开称:已故尚书郑纪器宇宽洪,德望隆重,学有渊源,才优经济。先任翰林检讨,陈情归养二十有余年,涵养益深。继升浙江提学,文教聿兴,遂转国子祭酒,师道以立。典太常而礼乐明,掌司徒而国计足。出处大节,俊伟光明,实近代之明臣也,宜有祠宇以昭令典。巡按御史李元阳批支官饷二十两,给领修祠,奉安木主,以副朝廷恩礼旧臣至意。
郑黄灿诗:巍然乔岳万夫钦,炯炯双眸烛太阴。早岁登朝方步玉,暮年谢相似捐金。衣冠先正知无匹,瞻仰前型合有心。更访遗文经世业,千秋著范意何深。
颜岱诗:圣功陈说卓儒宗,展拜如亲有道容。六馆今知斋醮陋,山城长护市烟重。吟风自得南湖趣,传世犹遗东里踪。叹息心源遥莫接,祠前流水日溶溶。
郑纪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系土木结构。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九世孙太学生英谟、邑庠生英梁、郡庠生英甲共同重修。沿着中轴线上依次为仪门、通道、中门、天井、下厅、正堂、后厅、左右廊庑和花台等,左右廊各立有一座石碑,螭龙碑额,连基座全高289厘米,净高243厘米,宽81厘米。其中一为无字碑,另一为双面碑,上刻《屏山郑氏弎世奉天诰敕碑》和《明东园先生年谱节要》。《屏山郑氏弎世奉天诰敕碑》全文2000余字,记录从天顺八年到弘治十一年间,共九道诰敕。而《明东园先生年谱节要》,分为4版,200行,满行22字,共3000多字,由其外甥乡进士(举人)陈华编次。碑文道:“先生姓郑,名纪,字廷綱,号东园,居士兴化府仙游县文贤里人,世居屏山下。宣德八年癸丑(1433年)閏八月二十六日卯时,先生生于屏山之宅柄。始生时,里有老人柯姓,年九十,登堂聞其哭声,谓先生之父松菴居士曰:‘此贵儿也!可善养之。’”(摘自陈震辉《漫谈东园先生年谱节要碑》一文)
正厅东边墙壁上挂有《明东园先生年谱节要》镜屏挂匾四块,由郑纪裔孙清光绪癸卯举人、监选知县郑田龙之外孙王鳌珍从《明东园先生年谱节要》碑文中摘录拼为四块,亦名《东园公简要年谱》,内容与石碑相近,增加内容郑纪72岁退休返乡后五年事迹简略,可与《明东园先生年谱节要》参照阅读。
祠堂东边围墙门额上嵌有状元、内阁首辅费宏题刻“大司徒”“一块。落款“门生费宏”。费宏(1468-1535年)乃明朝中期政治家、内阁首辅,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费祎之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人。祠堂内另藏有宋开国侯、邑人陈谠(1134-1221年)石刻“东园”一方。据1942年徐鲤九撰《九鲤湖志》记载:“有东园石刻,文曰:‘东园,陈谠书’,郑尚书纪锄园得之,因自号’东园’。石在城西郑氏祠内。”
今郑纪尚书祠内恭奉郑纪及次子主事主敬、三子别驾主忠。1980年重塑金身,每尊塑像底座上各附有今人摘录的“三公”生平事略,类似旧时像赞文字,可作文史研究参考。
三公事迹如下:
尚书公郑纪(公元1433-1508年)讳纪,字廷纲,别号东园,唐赐进士开莆来学常州别驾淑公第二十三世孙,明景泰四年癸酉科举人,英宗天顺四年庚辰王一夔榜进士,入翰林院检讨、浙江提督学政、户部侍郎,宪宗朝经筵讲官,历任孝宗朝国子祭酒、政使司左通政,诰授荣禄大夫,历官政绩。乃恒淑公第四子,生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闰八月廿六日卯时,卒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享年七十有六,夫人德配黄氏,封诰命一品夫人,继李氏、汤氏,赐封夫人。子四:主一、主敬、主忠、主容(幼殇);女一,玉姬,嫁莆田周礼年。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致陞户部尚书致仕,给驿还乡。
(左)主事公纪公第二子,生于明成化元年乙酉,公元1456年,讳主敬,号方壶,字直夫,赐进士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正德三年戊辰科进士,德配傅氏,赐封夫人。子一,箕;女一,嫁三教教主林龙江为妻室。主敬祠,嘉靖三十年建于上郑前,贞节冢妇其妻陈氏特建。
(右)别驾公 纪公第三子,生于弘治三年庚戍,公元1490年,讳主忠,号三峰,字诚夫,南直隶凤阳府寿州同知,奉旨入祀忠孝祠,官别驾,孝友性成,致仕回鄉,乞归终养。及父卒,哀毁骨立。兄主敬任浙江司主事,卒于官。侄箕尚在襁褓,主忠教育如己出,检都御史陈志以孝友疏闻。德配夫人吴氏,续配陈氏夫人,子二,少湖、时隆。
以上“三公”塑像底座落款均有铭文:“郑俊录喜捐,公元2011年刻。”
另有明清时期木制牌匾《一品尚书》《三朝元老》。其中《一品尚书》匾:“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堂、承布政使司胡拱、右参政艾燮、左参议彭教,为资善大夫、南京户部尚书、致仕奉诏晋一品阶荣禄大夫郑纪,正德九年五月吉日立。大清嘉庆元年九秋毅旦重修。”《三朝元老》匾:"钦差巡按福建监察御史王荣、福建按察使王奭、副使汤泰、佥事查约,为赐天顺庚辰进士授检讨充宪宗朝经筵讲官历任孝宗朝国子祭酒太常寺卿户部尚书郑纪立,正德九年岁次甲戌五月吉日"。
另有名人撰联如下:
二三百载见仙溪致仕尚书作八闽之山斗
四五十年夸莆阳专名进士际万里之风云
(闽县林尚书澣题)
周司徒明司徒相继司徒笏阅夸屏山第一
父进士子进士同登进士甲科羡仙邑无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