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蓉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70名“AI公务员”正式上岗的消息引发热议。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AI技术赋能政务服务的创新突破。但不少网友担忧:AI会取代人类岗位吗?笔者认为,不必过于担忧,AI的本质是“助手”,而非“替代者”。人机协同,才是政务智能化的未来。
显而易见,AI公务员的上岗为传统政务流程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公文处理、数据审核等标准化、机械化、重复性的工作中,AI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它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处理大量文件和数据,大大缩短工作时间,还能有效降低人为错误率,提升政府服务的精准度和一致性。这种高效、精准的服务模式,减轻了公务员的工作负担,也为市民带来了更便捷的办事体验,推动了政务办理的提速。
但这不意味着,“AI公务员”可以完全替代人类。政务服务中不乏需要灵活判断的复杂场景。面对情绪激动的信访群众、涉及多方利益的矛盾调解,AI难以替代人类的共情能力和应变智慧。AI可以生成文书,但无法理解背后的社会关系;可以分析数据,但无法权衡政策的伦理价值。人机协同的关键,在于让AI做“执行者”,人类做“决策者”。
未来已来,与AI共舞是大势所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质疑,但最终人类总能找到与新工具共处的方式。今天的“AI公务员”亦是如此——它们不是冰冷的替代者,而是政务改革的“加速器”。与其忧虑“饭碗被抢”,不如主动拥抱变革,用AI放大人类的智慧与温度。因为真正的政务服务,永远需要一颗为民服务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