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年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

仙游今报 2025年02月21日

  □沈琳

  春节的鞭炮声渐渐远去,但“年味”却并未消散,它以另一种形式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情感纽带。年后,人们对“年味”的记忆,早已超越了物质层面的丰盛,更多地指向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文化认同的归属。然而,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年俗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

  商场里千篇一律的春节装饰,景区里流水线般的民俗表演,让本应充满温情的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城市广场上,商业化的花灯展早已取代了民间自发的灯会。巨大的LED屏幕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机械化的灯组千篇一律,失去了手工艺的温度。商家们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将元宵节包装成又一个消费狂欢节。人们在商业化的灯展中拍照打卡,却再也找不到那份纯粹的快乐。

  传统年俗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不容忽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回归传统、反思生活的契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文化的滋养。

  笔者认为,保护传统年俗需要多方努力。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民俗活动的开展。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为传统年俗的传承创造良好环境。

  在创新中传承是守护年味的关键。传统年俗需要与时俱进,但不能失去其本质。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习俗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

  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守护年味的核心。既要保持传统年俗的精神内核,又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家庭、社区、学校等多渠道,让传统年俗自然地融入现代生活。

  守护年味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商业化浪潮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既要顺应时代发展,又要守住文化根脉。让年味不变味,让传统不失传,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对未来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