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台海的乡愁

仙游今报 2025年04月23日

  □王珉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是奶奶最爱品读的诗。记忆深处,每当她读诗,眼角总闪着泪花。幼时的我不止一次问奶奶,为何读诗满含热泪,奶奶总说我太小不懂事。直到有天,奶奶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信,萦绕我心头多年的谜团终于揭开。

  1949年某个深夜,奶奶惟一的弟弟突然返家,只说了一句要撤到台湾就离开了。没想到,这一走就了无音讯。年迈的双亲,没能等到儿子回来就先后撒手人寰,临终前留给奶奶的话是:一定要等到弟弟回来,千万不要搬家。他们害怕搬了家,儿子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1987年,台湾出台了老兵赴大陆省亲政策,许多老兵第一时间就踏上了回家的路,这其中就有奶奶的弟弟(我叫舅祖父)。到机场接机那天,一向利索的奶奶竟然穿错了鞋子,一灰一蓝,如此扎眼,但是奶奶浑然不觉。相见那刻,2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执手相看泪眼,在场的人都看哭了。台湾的风浪,把舅祖父侵染得皮肤黝黑,外观竟像外国人。只有我们这些熟悉的亲人才清楚,他的骨子里还深藏着闽南人的气质和情怀,血管里流淌着闽南人的热血。

  奶奶多么想握住弟弟的手永不分离,但是签注时间到期,他们不得不再次分离。弟弟回台湾不久奶奶就因思念过度,一病不起,她在病床上每天念叨等到弟弟,却留不住他!不久奶奶去世了,临终前没能再见上弟弟一面。奶奶去世后,家人满足她的遗愿,把骨灰撒在大海里,这样她可以拉近和弟弟之间的距离。

  又是一年清明雨,细雨依旧苍茫,奶奶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人世的,我终于明白她眼中的泪花,那泪花是对海峡那端的思念,松柏苍翠,桃杏如火,每年清明舅祖父会回来,做完固定仪式之后他就向奶奶汇报。他用纯正的闽南语和奶奶交谈。舅祖父,还不忘同奶奶开开玩笑,他觉得,奶奶听了他的话,一定笑得合不拢嘴……舅祖父心里说亲人不懂,但从他凝思的脸和颤颤的眉梢,从他禁不住的笑意和翕动的嘴角,从他的各种表情神态,可以想象他在传达的内容……往事一幕幕,仿佛都在眼前。他默默地在心中回应着,无声的话语像春溪潺潺。在奶奶的面前,他很快乐。是的,奶奶已归于大海的永恒归宿,但这不应该悲伤,奶奶得以安息,进入梦乡,应该快乐……每次聊好长时间,末了,都要向奶奶三鞠躬。割不断的亲情使舅祖父常返乡,把自己辛勤积攒的财富捐给家乡的人。

  清明时节,杨柳依依,纸花如雪。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我,也会到海边去看她,告诉她关于两岸的利好消息,那背后是血浓于水、割不断的浓浓亲情。今年的清明节,我对奶奶说:奶奶,我们可以到台湾了,我要带着你的曾孙到台湾去看看亲人,你没有想到吧?那条浅浅的海峡上已经架起沟通的“桥梁”。你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细雨苍茫中,我仿佛能看见奶奶的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