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仙游今报社数字报纸
04:史迹
话说朝天文庙

  □游心华 文/图

  度尾,地处仙游西极,旧属万善、文贤二里,西南与永春、德化交界,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西乡重镇。唐代高僧九座寺开山祖师智广(别号九座佛),南宋开国侯、木兰溪建桥功臣陈谠,明代经济名臣勇于为民请命的尚书郑纪(1433-1508年,字廷纲,号东园),清石雕龙柱鼻祖郭怀,民国古典人物画奇拙胜者李耕都生长于斯。度尾,就连地名也带着浓郁的区域特色,境内有清源、有仙台、有圣山、有砺璧、有云居、有中岳、有真武、有汉宫、有东都、有西都,不胜枚举。

  近年,我曾多次踏进度尾这块沃土,与当地的文史爱好者一起田野求真,试图找寻唐代清源故城的蛛丝马迹。乡人都说到了度尾,不去朝天文庙,等于白走。所以每次到了度尾都免不了步入中岳老街,看看曾经繁华的古街,瞻仰这座名闻东南沿海罕见的乡村文庙,向郑尚书致以崇高的敬意。

  朝天文庙,又作“朝天书院”,位于中岳街北,是明清时期仙游六大书院之一,名列金石书院之后,位居第二(详见清乾隆《仙游县志》·学校志四)。因朝天书院是郑纪临终前一年奉诏敕造的,所以倍显珍贵,如今已成为度尾一方的地理标志建筑。

  朝天书院,初名“中岳院”,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明《八闽通志》载:“中岳院,在梁山之南麓,成化十年(1474年)重建。”邑人参议陈迁在《仙谿志》中补充说“中岳院,成化十年,住持僧万忠重建。”据清代叶和侃《仙游县志·卷之二十四·学校志》记载:“朝天书院,在万善里中岳街北。旧为朝天院,僧居之,后废。明正德中,邑尚书郑纪改建,表为书院,中祀至圣先师。后,诸生吴士绅、李朋桃等更修堂宇,祀典略仿丁祭。国朝顺治十年,孝廉吴骏声、庠士林起渭等复督修。雍正九年,监生李悌倡修。”

  中岳院(即朝天书院)位于中岳溪畔的中岳市上。中岳市早在宋朝就名声在外,宋《仙溪志》叙道:“中岳市,在万善里中岳寺前。”显然是先有院,而后有市,或院(寺)与市并存。与中岳市相邻的还有一个是潭边市,宋绍兴年间建。可见,当时度尾人文发达,经济繁荣,继之重教兴学之风兴起。

  中岳溪,是度尾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源出梁山之阴,汇文贤屏山、紫帽山两条涧水。过真武桥,入大漠西。” 溪上旧有桥,名“中岳”,始建年代不详。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郑纪之父赠南京户部右侍郎郑恒淑重建,并改名“嵩溪桥”,不久遇洪患摧毁。成化十一年(1475年)郑纪继承先父松庵公遗志重建嵩溪桥,架石为梁柱(据桥碑记载,是桥于成化十五年动工,翌年竣工。郡县志记载的建桥时间虽与桥碑相左,个中原因可能是成化十三年九月郑纪生母吴孺人病逝,居家持丧,故工期延缓),桥成易名“朝天”。当年郑纪45岁,退休居家。“朝天”的本义是朝见天子、朝见天帝,或蓬勃向上。

  《八闽通志》曾就朝天桥名之来历作如下注解:“朝天桥,旧名中岳,在中岳院之右。旧废。正统五年,邑人郑恒淑捐资重建,改名嵩溪。成化十年圮于洪潦。十一年,其子纪倡众重修,吃流之墩二,泄水之门三,其上有亭。桥成,纪适以丁内艰服阙,将朝京师,乡人因易以今名,郡人林诚为记。”如此看来,朝天桥之名实由郑纪即将第二次赴京履任而来,“以丁内艰服阙,将朝京师,乡人因易以今名。”“朝天”一词,在此亦表达了一代名臣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唐王维《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朝天桥修峻后,郑纪又大显身手,成化十五年(1479年)续修碧潭鹿鸣桥(原名东溪桥),成化十八年(1482年)率众建“步云桥”“以乡之人士挟策上征者皆道经于此,故以为名”。成化十九年(1483年)郑纪在屏山建瀛洲桥,乡人感戴其恩德,“以郑纪为瀛洲中人,故以登瀛为名”(详见《重刊兴化府志·工纪志》)。成化初,郑纪家居间,目睹县东木兰溪青龙桥废坏年久,挺身而出,带领邑人及时修复,前后费工七年完竣,后改名“卧龙桥”。纵观郑纪一生,一手缔造五座桥梁,每一座桥都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和乡亲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成化二十一年(1486年),郑纪52岁之年又大步朝天,返回南京复职,鞠躬尽瘁,一直干到古稀后的第二年,再也按奈不住驿动的心,坚决要求归田返乡,于是他的第十九道退休申请书得到批复,返回了暮想朝思的故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强化教育,诏令“天下郡县皆立学,以教髦士(即英俊之士)。而学必有庙,以祀孔子,盖欲学者一以孔子之道为宗,而不为他歧所惑。”郑纪当过国子监祭酒,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故返乡后竭力推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先是在故居旁建屏山书院及御书阁,然后又以衰老之年,捐资择地别建先圣庙于万善里之中岳。为筹建中岳书院(文庙),他不辞辛劳,一切亲力而为,“凡一壤、一桶、一泥,莫不亲自经营度量,其所买地,择木之银,则皆予赠老之资捐出,其附碑之地,一分七厘,系盖字条估,则自次子主敬房下田抽出。”

  朝天书院建成后郑纪撰《中岳朝天书院序》,称“吾家积德百有余年,余既叨先人之报,微伴而得一官,故历官多年,凡有利益方便之事,莫不竭力举行之······”“余肇造兹院(朝天书院),非比诸寻常好施,顾余今老矣。昔人云,去日苦多,来日苦少,正此谓也。后诸孙子,凡所分产业田土,知必看守无漏,而所建学宫,恐年多月久,棟捔不无摧颓,碑志不无荒蔓,诸孙子其悉体予心,伸斯院不沦于荒草,则予一人之幸也。诸孙子百世之幸也。”

  从郑纪的序言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博大胸襟,他担忧的不是家业难守,而是百年之后“所建学宫”(朝天文庙)谁来执掌。

  朝天书院自肇造至今已五百余载,1999年重修。建筑通面阔16米,通进深27.8米,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悬山顶土木结构,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沿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戟门、天井、大殿。其中,戟门面阔三间,进深二柱;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大殿正中矗立孔子铜雕塑像,高达2.3米;两侧分立六尊历代儒家大师雕像,高1.8米,东厢供奉郑纪。按照文庙规制,孟子、曾参、颜回、子思为传统“四配”“十二哲”“七十二贤人”则绘像悬于两壁。

  2018年朝天文庙被列为仙游县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读
   第02版:今闻
   第03版:法治
   第04版:史迹
   第05版:娱情
   第06版:微播
   第07版:养生
   第08版:天下
话说朝天文庙
宋代仙游人喝啥酒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新闻热线:0594-2233580 广告热线:0594-26911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4-2606955
闽ICP备06035371号   闽公网安备35030002001038号
湄洲日报社(莆田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pt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仙游今报史迹04话说朝天文庙 2024-08-02 2 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