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楼”里的革命

——记中共闽中特委的故事
仙游今报 2023年06月07日 谢忠伟 林秀琼 何核生

  □谢忠伟 林秀琼 何核生

  菜溪乡溪边村过埔自然村是个远近驰名的革命老区村。溪边村与菜溪村、北象山村、石满村、园宅村、石峰村、黄洋村、象星村相邻,是如今菜溪乡各村落互通的重要枢纽。

  这个曾经朴实无华的小村落菜溪乡溪边村过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中特委机关驻地之一,黄国璋、林汝楠、苏华等领导人在这里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架设电台,直到1948年特委机关电台才搬走。民国时期称此地为仙游兴太里虎岭头后坑岭下溪边,位置偏僻。但有一条古驿道通向钟山镇上湖底,是象溪(今菜溪)通往钟山的交通要通,中共闽中特委机关选择在溪边村过埔作为驻地,便于开展隐蔽活动。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为三层土木结构的三间厢民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被当地百姓成为“枪楼”。就在这幢三层的并不出众的土木房子里,却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1942年上半年,我国抗日战争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鉴于仙游县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壮大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以支持党的抗日工作,中国闽南特委决定在仙游县开辟新的根据地。因受长乐“江田事件”的影响,特委机关迁设在仙游县钟山镇(今名)南湖村上岭自然村,仙游县逐渐成为闽中党组织的活动中枢。

  1943年3月,随着抗日形势的新发展,在省委工作的黄国璋同志从闽北返回,驻上岭的中共闽南特委机关立即联络各县区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省委整风精神和抗日反顽斗争的指示。为适应新的形势,于同年4月在南湖村上湖底举办干部学习培训班。同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调集国民党45正规师和国民党55保安团(共205个团)的兵力对闽浙赣边区进行围剿。中共福建省委处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圈内,省委分析了闽北的局势,认识到随着国民党第三战区的步步紧逼,闽北又是个“交通中心”。于是,省委决定中心南移。8月,省委书记曾镜冰带领警卫班从建阳突围后到达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仙游中山上湖底(离菜溪乡溪边村只有9公里),并考察了闽中的平原、山区、沿海等地,决定将省委机关南移闽中。

  1943年9月,中共闽南特委在上湖底召开联席扩大会议,曾镜冰在会上作《论狭隘观点》的报告,重申了中共中央关于联合抗日的方针、政策,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通过此次会议,统一了闽南、闽江特委的思想认识,为省委南移做了思想准备。

  根据省委的安排,闽中特委书记黄国璋和苏华、林汝楠等领导在附近的菜溪乡溪边村过埔自然村开展革命活动,架设电台,配合省委开展工作。就在这座三层的土木结构的不起眼的房子里,黄国璋、苏华、林汝楠等领导和当地一些新发展的成员,经常开展会议,商讨党的发展问题。在地下党员黄步春(表面身份是国民党伪保长)和当地一些进步村民的拥护及大力支持下,他们不辞劳苦、翻山越岭为上湖底省委领导和游击队员们输送钱粮、提供衣服、传递情报……付出了诸多的艰辛和相应的代价,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站在这破烂不堪的三层土楼前,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忆苦思甜,饮水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