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溢
在县东一十五里的榜头昆仑山顶和云庄,有两座王回御史祠,一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修于明正德年间。另一座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代重修,1997年1月,列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王回是仙游奎山王氏的先祖。据考察,在莆仙境内,单就祭祀他的祠堂就有多处,仙游城北鳌峰祠(初名保福院)是当时官府倡建的(现为仙游福利院);莆田世忠祠、榜头云庄大宗祠、昆仑御史祠等,最著名的便是其家乡所在地的榜头昆仑山顶的御史祠,刻有明户部尚书倪元璐题“元祐名臣”匾亲书的“元祐名臣”四字匾额。还有明礼部尚书方万有亲笔题词,更值得后世子孙骄傲自豪的还有南宋名臣文天祥的诗赞“节守刚毅,学术深醇。正言补阙,诤友忠君。芳流党籍,义摄奸魂。凛凛生气,百世犹存。”
王回,字景深,少事孝亲。登熙宁六年进士第,累任江陵府松滋县令、陈留县监酒、濠州鹿邑县令、宗正寺主簿、睦宗宅讲书、泉州监税(武骑尉),至擢监察御史而卒。邑苦淫祠,以人祭鬼,谓之采生,行旅不敢道境。公踪迹痛绳以法,民用宁生。王回处事公正,爱民如子,不畏权贵,直声亮节,世称“元祐名臣”。
据榜头镇《云庄王氏族谱》载:入闽始祖王逢,二世王居、王楷兄弟于五代后晋开运元年卜居仙游常德里(今大济镇)乌头村,地名曰“奎山”。王居为仙游奎山王氏始迁祖,王楷入仙后又徙居莆田壶山为王氏始迁祖。王回,宋庆历八年(1048)生,乃奎山王氏七世孙。南宋嘉定年间,其后裔由奎山散居涵井村(旧名“锦井”),南宋绍定间再徙县东昆仑山麓(今云庄、后庄、昆仑一带)。昆山王氏第十四代王谷韶与兄谷安散居万善里大旗山之麓,名其地曰“下云”(即顶古濑)。
同时根据清乾隆间《仙游县志》记载:宋崇宁元年(1102年)籍元祐党人,以司马光为首,凡309人刻石于文德殿门东。吾邑与者六人,陈次升坐辩宣仁诬谤及疏劾章惇,见《当时有德条》;朱绂坐辩范纯礼、刘安世、吕希纯不当屏黜;王回坐与贤士交通,见《贤士交游条》;林豫坐二苏所荐,见《名公论荐》及《忠谈苏轼条》;朱寘坐朱绂从子;傅飞龙坐元符上书。而郡人黄隐坐《尚司马光学术》;方适坐对策《乞复元祐后》,为吾乡同时盛事。这件事就是讲王回因交通邹浩而被除名停废,后虽起复,但不久,蔡京当权,王回又因与邹浩交通而被列名党人碑,史称“元祐党人”。 王回为人处世,为官之道都和新党的做法格格不入的,因此 “元祐党人碑”有了他的位置,并不奇怪。靖康元年,在朝野一片谴责声浪中,王回恢复名誉,遂被后世称为“元祐名臣”。遗憾的是,至擢监察御史未任时王回逝世。
如今,云庄村王氏宗祠里面仍有王回塑像,这是王回后裔永远纪念其忠义孝悌的最好体现。王回一生“起起落落”、其一生为官,无论担任何职,身居庙堂还是闲居家中,他始终从严要求自己,终以清廉、耿介闻名天下,其守节刚毅,不避权贵的精神必将永垂不朽,长存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