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②
□陈震辉/文 游心华/图
清乾隆《仙游县志》载:“太子少保总兵官施而宽墓,在香田里洪厝岭东宇。”两年前笔者数人找到该墓遗址,经实地丈量原墓长约40米,宽约21米。据当地老村民介绍,墓主为施姓总兵,墓园规模宏大,分为墓龟、墓埕和墓亭三部分,墓前神道两旁立有石翁仲、虎马羊等石兽。因为近年古墓整体被破坏,关键的墓碑等文字信息缺失,无法确证为清代总兵施而宽的墓。
近日,在数名热心文保志愿者努力下,发现并清理了散落在墓葬地附近的一块“雍正皇帝谕祭施而宽墓道碑”,该碑高、宽、厚分别是172厘米、92厘米、17厘米,重达千斤。碑额篆刻“谕祭”二字,两旁雕刻双龙夺珠。碑文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边雕刻汉字楷书共7列83字;左边雕刻满文共7列。汉满文字对照,内容应该一致。碑文提到“皇帝谕祭:江南江北狼山总兵官施而宽……长逝,朕痛悼焉。雍正三年(1725年)五月。”这与乾隆《仙游县志》记载一致:“施而宽,年七十一卒于官,恩加太子少保,赐祭葬。”证实了此碑和上述古墓遗址皆为清代总兵施而宽墓葬的一部分。
这块墓道碑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仙游县首次发现的第一块,莆田市内境内第二块汉、满双文的清代墓道碑,就是福建全省目前发现的此类石碑也不多,对于研究清代官员墓葬形制、民族文字使用制度和石碑雕刻艺术有着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2016年,安溪县发现康熙皇帝御葬李光地墓道碑,据称是泉州境内第一块此类石碑,当时在文物、考古和文史界引起很大轰动。
乾隆《仙游县志》载:“施而宽,字容臣。随征台湾功,授左都督给拖沙喇哈番,历任卢凤、淮阳、徐州总兵官,三署江南陆路提督,诰赠太子少保。”又载:“施而宽,由泉徙仙。甫弱冠,胆气过人,总督姚启圣深器之,委署同安守备。”县志说明了施而宽很可能是随父辈由泉州迁居仙游的,但是他的战功与施琅有关。
据《晋江钱江施氏族谱》记载:“施而宽,仙游人,字容臣。康熙间署同安守备。从攻澎湖、台湾,加左都督,累迁虎门副将。擢狼山镇总兵,多著善政,士民为建祠立碑。”根据族谱记载,施而宽应为晋江钱江施氏第二十四世。钱江施氏第廿三世施浚升、第廿四世施应元和施而宽,都随“靖海将军施琅”平台。施而宽原任守备,后随军南征,率偏师复海坛,平湄州,直抵金、厦两岛,克澎湖,征台湾,功加左都督,历任江南江北狼山统辖,卢、凤、淮、扬四府及徐州一州总兵官,赐翎加赠太子少保,赠匾“宫保驰荣”。
可见,施而宽作战勇敢机谋过人屡建战功,深受雍正皇帝的喜爱,他在碑文中说“鞠躬尽瘁,臣子之范”。又因为施而宽多著善政,碑文赞曰“性行纯粹”。作为一名武将,外能御辱平台收地;作为一名地方官员,内能安邦善政亲民。放在任何年代看,这都是位好官员。
乾隆县志在《选举志·武弁》序中提到:“世之盛也,罝兔野人亦具干城之选。况提戈出于性,投笔激于时,大丈夫果安事毛锥也!仙固海滨邹鲁矣,而负材抱能,以武自见者,代有其人。毋亦礼义诗书,已隐备干橹甲胄之用。抑或曳柴败荆,采樵致绞,识者恒叹,其非行伍中人耶?是宜并志,以为树立武功者劝。”对于今人,施而宽的事迹也或有激励作用。
图①:碑额篆刻“谕祭”。
图②:石翁仲、石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