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姿萧丽蓉

仙游今报 2025年05月30日

  □陈溢

  近日,笔者一行来到塔斗山山麓的萧妃纪念园,只见这里的建设排列为左边是萧妃古墓,是元朝风格的建筑物。右边是纪念堂,一座长16米,宽10米的上层杉木砖瓦结构仿古建筑。正中是萧妃敬仰殿宝座,左厢为萧妃古迹陈列馆,右厢是文化活动室。楹联“册立贵妃维忠维孝  甘饴顺帝惠国惠民”“萧规曹随功扬万代  范德传名贯千秋”以表“巾帼英姿”。

  萧妃原名萧丽蓉,是元朝时期的一位嫔妃,她出生于枫亭镇辉煌村后肖萧姓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都是会心书院的学子,也是当地的文化名人,她的祖父萧旺与状元林亨是同桌学友。《仙游县志》记载:“元时连江里(今枫亭)萧家女,选为妃。女方产时,屋后班枝花开,一树花如芙蓉,今后萧即地也。”

  据说,萧妃出生时屋后班枝花开似芙蓉,她的容貌亦犹如美丽的芙蓉,祖父就给她起名:萧丽蓉。元朝末年,朝廷下诏选秀女,外秀内慧、举止端庄的萧丽蓉被选入京。后元顺帝册封萧丽蓉为妃,人称为萧妃。萧妃元末明初回家乡隐居,至今后肖村仍存有萧妃墓,坐落在塔斗山东麓,也是仙游迄今发现的唯一妃子墓。据记载,萧妃墓三合土墓占地108.36平方米,墓围总面积728平方米,整个墓呈凰字形,墓龟、石狮、墓桌,墓围均是三合土(石灰、粗沙、红土)结构。

  萧妃古墓存世已有600多年,仍保持元代墓葬专用糯米桐油、砂灰混合土结构和建筑风格,墓手塑有两只石狮为标志,经市文物专家确认,为元代遗址。2007年,因建福厦高速铁路,按尺寸和原状,将萧妃墓葬完善移建于塔斗山山腰高坡。同时,增建“萧妃陵园”及其纪念馆。2013年5月,萧妃墓还列入仙游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萧丽蓉聪明伶俐,在做针线之余,喜欢帮助母亲下厨。她特别喜欢亲手做“瑞祥”。在宫中,萧妃也经常亲自下厨,为批阅公文的顺帝煮夜宵。有一天,她做家乡小吃“瑞祥汤”给皇帝当夜宵,顺帝吃了,觉得十分可口好吃,称赞不已,并赐名“水龙”,很快就被推为宫廷名菜,广为流传。“瑞祥”是仙游一带的著名小吃,枫亭方言谐音俗称“水龙”。它是用鲜豆腐作主料,拌加少许炒熟花生果去膜捣碎,另加切细的紫菜、青葱、芹菜、食盐、地瓜粉佐料和成胶泥。然后用手搓捏成小圆丸,放在撒满细地瓜粉的簸箕里,轻轻摇晃蘸着粉,放在蒸笼里蒸十分钟即熟。味道清香扑鼻,鲜嫩可口,既可热吃,又可冷食,熬汤最佳。邻里经常向丽蓉请教“瑞祥”的做法,她毫无保留悉心传授。久而久之,“瑞祥”成为枫亭民间筵席必备的一道菜。后世莆田其他地方人叫“豆丸”,仙游人则不怕欺君之罪,称为“水龙”,因为得皇帝赐名。

  萧妃入宫第二十五年时,顺帝败退蒙古,他不愿萧妃饱受远离故乡、久别家园之苦,于是派护卫及贴身宫女,化装成逃难的平民百姓,护送萧妃回到阔别二十五年的故里——枫亭后肖。枫亭萧妃不仅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故事和成就至今仍被人们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