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章
早闻在仙游龙华镇有一座古寺,名曰龙华万寿禅寺,它不仅是福建省四大女子佛学院之一,更是一处心灵栖息的圣地。于是,周末的一天,我踏着细碎的阳光,沿着龙华镇的青石板一路前行,走向那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清晨的阳光洒下,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转过一个弯,一座古朴的寺院映入眼帘,朱红的围墙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暖。
走近山门,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山门两侧的石狮,威严而庄重,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一块斑驳的石碑静静伫立,上面“龙华万寿禅寺”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我轻轻抚摸着石碑,粗糙的触感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比丘尼正在清扫台阶,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这里是福建省四大女子佛学院之一,每年都有许多虔诚的女子来到这里,追寻内心的宁静。
穿过山门,一条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古木参天,绿意盎然,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再前面是一座巍峨的天王殿。殿前的香炉中,几缕青烟袅袅升起,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神秘。我注意到殿前的石狮,它们的眼神威严而慈祥,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刹。走进殿内,四大天王的塑像栩栩如生,他们的表情或怒目圆睁,或慈眉善目,仿佛在诉说着佛教的智慧与慈悲。
漫步在寺院的回廊间,我的目光被一处石刻吸引。那是一块记载着寺院历史的石碑,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仍能辨认出“唐垂拱三年”的字样。我轻轻抚摸着石碑上凹凸的文字,仿佛触摸到了千年前的时光。一位年长的比丘尼告诉我,这块石碑见证了寺院经历的无数风雨,也见证了无数信众的虔诚祈愿。
转过回廊,我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前的蟠龙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每一片鳞片都清晰可见。推开沉重的殿门,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来,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殿内供奉的三世佛像庄严肃穆,金色的佛身在光影中显得格外神圣。我注意到佛像的衣纹雕刻得极其细腻,每一道褶皱都仿佛在诉说着工匠的虔诚。
漫步在寺院的庭院中,我被一处小花园吸引。园中种满了各种花草,一位年轻的比丘尼正在浇水。她告诉我,这些花草都是她们亲手种植的,每一株都寄托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我注意到她的手上沾满了泥土,但她的笑容却格外纯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柔和,我坐在寺院后院的石凳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梵呗声。几位比丘尼正在禅堂诵经,她们的声音清澈而悠远,仿佛能净化人的心灵。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宁静,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龙华万寿禅寺的历史底蕴可以追溯到宋代,历经风雨,几经兴衰,它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的世事变迁。寺内的建筑群落,融合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风格,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以及墙上的壁画,无一不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座千年古刹。走出山门时,我回头望去,龙华寺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严。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寺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一个精神的寄托。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这里,无论是在大雄宝殿前虔诚地祈祷,还是在庭院中静静地沉思,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
在这里,每一步都是修行,每一念都是禅思,每一次呼吸都是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