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别让脾胃“过冬天”

仙游今报 2025年06月20日

  夏季炎热,迫使人体气血浮于体表,中焦脾胃反而成了空虚的“大后方”,这时再用寒凉食物“狂轰滥炸”,很容易让脾胃功能亮起红灯。炎炎夏日,如何避免脾胃“过冬天”?浙江省中医院全科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中医师万锡钢给大家支招。

  ●警惕一吃生冷就腹痛腹泻

  脾胃虚寒患者往往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发凉、腹胀腹痛、大便溏薄且次数增多、舌质偏淡、舌苔白或偏腻,稍微吃点生冷食物就容易腹泻或腹痛。

  脾胃受寒一般常见于老年人和女性。脾胃受寒原因主要包括外来寒邪(如寒湿天气、淋雨涉水、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饮食寒凉(过多摄入冰淇淋、冰镇饮料、生冷蔬果等)以及内在阳气亏虚等。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脾胃气滞,进而影响脾胃功能。

  ●饮食起居尽量远离虚寒

  专家表示,夏季养脾胃,应注重温补,尽量远离虚寒。

  1.避免过量食用瓜果。脾胃虚寒者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冰淇淋、冰镇饮料、生鱼片等寒性食物易伤脾阳,当尽量避免;夏季时令瓜果亦不宜过量食用,尤忌冰镇后直接进食。体质较弱、阳虚怕冷或湿气较重的人群,更应谨慎摄入生冷食物。

  2.晨起饮用温补的姜枣茶。夏天要多喝水,尤其是温开水。日常饮食宜选择小米粥、南瓜、山药、红枣、桂圆等,以温养脾胃。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之效,晨起饮用姜枣茶或生姜红糖茶,可助升发阳气,驱散中焦寒邪。此外,薏苡仁、芡实、茯苓、白扁豆等药食两用之品既能健脾益气,又可利水渗湿,适宜煮粥,以调理脾虚湿困之证。

  3.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空调温度宜设置在26℃左右,并避开冷风直吹腹部;穿衣注意腹部和腰部保暖;睡觉时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

  4.运动后不立即吹风或吃冷饮。运动养生当遵循“形劳而不倦”的原则,夏季可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和缓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可增强脾胃运化之功。需特别注意运动后不可立即吹风纳凉或饮用冷饮,以免腠理开泄之时寒邪乘虚而入。

  5.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中医外治调养脾胃

  艾灸

  艾灸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等穴位,能温阳散寒,改善脾胃虚寒。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钟。

  泡脚

  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加入艾叶、干姜等中药材,可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脾胃。

  运脾

  每天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5—10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如果脾胃虚寒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

  据燕赵都市报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