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笔作答“时代考卷”

仙游今报 2025年07月16日

  □沈琳

  7月上旬,2025年仙游县“需求+”三下乡出征仪式吹响了青年学子奔赴乡村振兴一线的号角。来自30所高校的226名大学生,带着知识与热情,深入乡村,以“乡村有需求,高校来答题”的精准实践模式,在广袤田野间书写青春答卷。这场实践行动,不仅是一次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赋能的关键探索。

  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传统的三下乡活动不同,仙游县今年推出的"需求+"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乡村有需求,高校来答题”的定制化实践路径。这一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社会实践“走过场”的弊端,真正实现了需求导向、精准发力。从乡村美化设计到助农直播,从生态农业到文创设计,每一个实践项目都直指乡村发展的痛点难点。

  这种“订单式”的实践模式,让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实际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深入村落解决村民的“电商困惑”等实际问题,这种精准对接,不仅提高了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更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产力。当大学生们带着明确的任务下乡,他们的专业知识就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这是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共赢之道。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而“需求+”三下乡行动,恰恰搭建了一个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双向赋能的平台。对青年学子而言,乡村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硬的历练。这种实践带给青年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在泥泞的田埂间,他们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在解决村民实际困难的过程中,他们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基层干部群众的交流中,他们深化了对国情的认知。与此同时,乡村也因青年的到来而焕发新的活力。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他们用直播带货打开农产品销路,用文创设计提升乡村文化价值,用生态农业技术改善生产方式。这些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这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作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青年人才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需求+”三下乡行动中的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能扛事、能成事”的担当精神。他们不做乡村振兴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当好知识的“播种机”,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立志成为青春的“答卷人”,在广袤乡村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篇章。

  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跑,青年是这场长跑中的生力军。当热血青春与多彩乡村相遇,迸发的不仅是活力,更是希望。期待更多青年学子走进乡村,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赋能农业,在广袤的田野间,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