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鲤湖的“秀”

仙游今报 2025年07月16日

  □周继章/文 张力/图

  九鲤湖,是仙游四大景(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之一,这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仙游县的群山之中,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秀美与神秘。我曾两度踏上这片土地,每一次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是,九鲤湖的“秀”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

  第一次来到九鲤湖,是和家人一起。那时,我和妻子一起去出嫁到仙游的女儿家探亲,次日刚好是周末,女儿和女婿带我们去游览九鲤湖。女儿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一路上不时地为我们介绍九鲤湖的点点滴滴。在她们的带领下,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历史长卷。

  九鲤湖的入口处,便是一片开阔的湖面,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边的绿树成荫,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沿着湖边的小路前行,我们看到了许多摩崖题刻,这些题刻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清晰可见。当我们走到“第一蓬莱”这处题刻时,女儿告诉我,这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我仔细端详着这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仿佛能感受到董其昌当年挥毫泼墨时的豪情。女儿忽然又拽我衣袖,指向一处被藤蔓半掩的石刻:“爸你看,‘天子万年’旁边还有‘九鳍腾云’呢!”阳光穿过叶隙落在石上,那些遒劲的笔画竟像活了过来,与远处湖面掠过的水鸟交相辉映。一路上,我还看到了“任楷草题镌几无完石”“碧水丹山”“观瀑”“九鳍腾云”“飞雨奔雷”等历代名人题刻,它如同历史的见证,诉说着九鲤湖的辉煌与沧桑。女儿兴致勃勃地讲解着题刻的来历,但我站在这些题刻前的心思,却已悄然飞远,浸入了历史幽深而悠长的气息里去了,心中涌起一种敬畏之情。

  继续前行,湖滨的建筑群是另一种惊艳。九仙观的琉璃瓦在秋阳下泛着金浪,水晶宫的飞檐挑起几缕流云,玉皇楼的铜铃随山风轻颤,倒比女儿背诵的唐诗更有韵致。迎仙会馆前的石狮子嘴里含着滚圆的石珠,女儿踮脚去摸,被守门的老者笑着拦住:“这可是明代的老物件。”我们在将军亭歇脚时,她又指着湖畔隐约可见的残垣:“那是何仙宫遗址,以前道士们就在那里炼丹。”风吹过五亭的翘角,将她的声音送向湖心,惊起一群白鹭。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泓“仙泉”。据说,这是宋孝宗皇帝赐予“仙水灵惠”的金匾之地。泉水从山间潺潺流出,清澈甘甜,喝上一口,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女儿掬起泉水时,腕间的银镯映得水色愈发清亮。“妈妈说喝了能心想事成。”她认真地捧着水递过来,我饮下时,竟尝出几分清甜里的历史厚重。

  在九鲤湖的湖滨,还有许多古亭,如将军亭、观澜亭、观瀑亭、怀念亭、爱乡亭等。每一座亭子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或古朴典雅,或气势磅礴。站在观瀑亭上,可以远眺九鲤湖的全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而那些尚存的何仙宫、全竹庙、更衣亭、湖光亭遗址,虽然已经残破,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曾经的辉煌。

  第一次游览九鲤湖时的心愿很简单,想让孩子在山水间触摸历史的肌理。我看到这些人文景观:摩崖题刻、道教名观、艺术建筑和文物古迹,让我也感受到了九鲤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座建筑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苍苔斑驳,青石厚重,石壁间漫溢着人文的幽香与秀气。九鲤湖的秀色,于这第一次相逢中,便裹在了这千百年文字与建筑的氤氲里,沁入我的心肺。

  再临九鲤湖已是五年后,大学同窗的车停在景区入口时,山雨刚过。本地同学黄兴富甩着伞上的水珠笑:“你们来得巧,雨后看瀑才叫绝。”沿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云雾在九漈瀑布间流转,倒比记忆里的亭台楼阁多了几分灵动。黄兴富对九鲤湖的自然景观如数家珍,一路上为我们介绍着这里的山山水水。

  九鲤湖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素有“鲤湖飞瀑天下奇”的美誉,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我们沿着湖边的小路一路前行,来到了九漈瀑布的起点。九漈瀑布是九鲤湖的标志性景观,九条瀑布各具特色,或飞流直下,或银蛇飞舞,或喷珠扬玉,令人叹为观止。行至雷轰漈时,水声忽然如雷鸣贯耳。黄兴富指着崖壁上飞泻的水流:“这是珠帘漈,阳光好的时候能看见七彩虹。”说话间云开雾散,果然有细碎的光在水幕上流转,像谁把碎钻撒进了奔腾的银龙里。我们踩着湿滑的石阶往下走,忽见三股水流从崖顶奔涌而下,黄兴富说这是最壮观的瀑布、珠帘、玉柱三漈。瀑布漈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如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珠帘漈的水流则如珠帘般垂挂,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玉柱漈的水流则如玉柱般挺立,直插云霄。站在瀑布前,我们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那些藏在水雾里的奇石更令人称奇。蓬莱石卧在湖畔如巨龟探水,瀛洲石上布满天然纹路,倒像仙人踏浪的足迹。黄兴富指着一块被水流磨得光滑的岩石:“这是龙擦石,传说九仙乘龙时蹭亮的。”我们在玄珠石旁休憩,看阳光透过岩缝在水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要在此题刻“观瀑”二字——面对这般自然奇景,任何文字都显得多余。

  返程时路过天然坐,几块巨石恰好围成石凳的模样。黄兴富说许多游客爱在此静坐,我坐下时,忽然发现石面上竟有模糊的刻痕,细看才认出是“羽化石”三字。原来人文与自然早在此处相融,就像第一次女儿念过的题刻,与此刻耳畔的瀑声,都在诉说同一个字——秀。

  两次登临九鲤湖,心境迥异。初来时盼着女儿能沾染几分仙气灵气,再访时只想与老友共赴山水之约。但当山风同时拂过记忆里的题刻与眼前的飞瀑,忽然懂得九鲤湖的秀,从不是单一的景致。那些金碧辉煌的宫观藏着岁月的秀雅,奔涌不息的飞瀑带着自然的秀丽,而无论是牵着女儿的手辨认题刻,还是与同窗在瀑下畅谈,最终都在这方天地里,寻到了心头的那片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