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程
又是一年冬至,每到这时,我总会想起外婆。外婆是在一年的夏收时节离开的,在那本该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印象里的外婆总是忙碌的,而我对外婆的最深的记忆总和红薯有关。当我还是孩童时,有一回,妈妈叫我给外婆送东西。还没走到外婆家,便先闻到了一股红薯香。外婆的煮红薯更像是烤红薯。红薯熟的时候,锅里的水也几乎焖干了,灶里的柴火也几乎燃尽了,只剩星星点点的余火,明明灭灭,却把红薯的香和甜都烤出来了。从此,那绵密清甜的红薯香就成了我最难忘却的美味。
外婆卧病在床之时,念叨着想吃新的红薯。阿姨们煮来“旧”红薯,外婆吃了一口就不吃了,坚持要吃新的红薯。从田里挖出来新鲜的红薯,外婆吃上一口,对味了。是啊,一个老农怎么会吃不出刚挖的红薯里藏着的泥土芳香。
这样的外婆是我心中的“玫瑰女孩”,虽然她并不美丽,虽然她并不富有,但是她是独立、自由,且懂得生活的。外婆是个普通的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哪怕鲐背之年的她,也仍然是村里公认的种田好手。“种田好田边,住家好厝边。”外婆一生病,“田边”的邻居就开始担心,“田埂边的草没人锄了”。
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外婆是个“体面人”,会精心侍弄田地,也会用心做好一粥一饭。她有一双很巧很巧的手,逢年过节,总会做各种好吃的节令仙游美食,一家人便有口福了。有一次,她做仙游小吃“水龙”,少了芹菜调味,阿姨们都说“将就吧”,外婆却不同意。“要么不做,要么好好做,不要浪费粮食。”外婆的道理,就在这样的日常里唱给我们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