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清廉林兰友

仙游今报 2025年04月25日

  □张德成

  东海之滨的枫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个文化悠久的千年古镇,是仙游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亦是仙游唯一的沿海商埠。巍峨的塔斗山麓广袤的沃土孕育着众多的史家、骚人、雅士、名臣……。《仙游县志》评赞“将相名邦,人文荟萃”。入传《宋史》有20余人,实属全国罕见。“昆仲共宰相”、“一科双及弟”、“五里两状元”、“孙进士,父进士,祖进士”等脍灸人口的文脉风流史迹,以及煊赫声望的诸多宦官。其中明末孤忠林兰友就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历史名臣。

  ◆一代孤忠

  林兰友(1594—1659)初名兰支,字翰荃,号自芳,别号猗斋,枫亭鱼街人(今仙游县枫亭镇兰友社区)。自幼聪颖,志存高远,就读塔斗山文昌书院,供学时才华过人,精谙诗赋。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崇祯四年(1631)登进士,授广西临桂县令,惩治地方豪强,安定社会秩序,倡学重教,扶助孤寡,政绩卓然,深受百姓称道,升任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兵部尚书,勤廉为官,忠贞不屈。当时与他一起读书的同乡霞桥人,出身书香门弟的薛大丰,明万历乙卯年(1615)乡试中举,后为权臣。为人险恶,狠贪狐媚,藏奸作弊,不得民心。兰友不徇私情,曾一日三劾薛大丰,轰动朝野,人称“铁面御史”。朝内大臣张至发,薛国观、田惟嘉、杨嗣昌弄权误国。兰友协同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何楷等连续三次上书弹劾,时称“京师五谏”。因告遭谴谪,被贬为浙江按察散员。不久,又重新起用,历任光禄寺丞,南京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兰友进入仁途不忘祖训,爱国为怀,抱定决心,誓不随波逐流,哪怕是一滴水注入大海也要归潮奔涌向前。

  崇祯末年(1644)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义军攻陷京都,闯王立青旗、红旗,令群臣愿降者站立红旗下,不降者站立青旗下,兰友公然站立青旗下,被缚捆晒太阳,几乎渴死,幸得救,仍不降。身处逆境不忘家训,遭受挫折不变气节,毅然写绝命书,曰:“天地一时亡共主,乾坤何处立孤臣”。最后欲投缳自尽未遂,以死抗争表忠心,不愿与农民义军合作,拒绝投降被囚禁,后逃脱,李自成也全线兵败撤出北京。兰友逃脱回枫亭,投奔在福州建号隆武政权朱聿键的南明唐王。值时起用一批福建籍士绅,兰友被用,授任太扑寺少卿,山西道监察御史兼巡按督学,右副都御史,总管军务粮响,督师泉、漳。

  清顺治三年,清兵大举入闽,南明灭亡。兰友扬言不降清,起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踩清朝地”,携家带眷逃避,艰辛茹苦,风雨飘泊,在海上抗清复明长达十五年。先后在厦门、南日、湄洲、平潭等地转战,有“海上孤臣”之誉。民族气节凛然,令人景仰。

  清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初一林兰友病逝平潭,享年六十六岁。在知县田浥的帮助下,归葬枫亭九社登墩山,田浥志墓铭:“枫溪灵秀,龙潭之巅;舍利古刹,忠惠栖神。佳城密迩,魂魄相亲。松揪比向,下有孤臣。天祚世德,子孙振振。春秋拜扫,千载维新”。

  ◆文化之珠

  四月暖春,万物清明,胜迹如画,驱车歇息宽坦的枫亭北门广场中心,霞街两旁商场、银行、超市、通讯、餐饮……整齐有序,人车潮湧,南来北往,熙熙攘攘,一片喧闹。跨过太平桥(俗称枫亭桥),进入观音亭(亦称太平亭),百步百余米,拐入古巷,枫江畔的兰友祠堂迎面而立。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奉旨以库银在枫亭建兰友祠,建造朱柱三对,朱门六扇,赐名“褒忠祠”,近代翻建。坐西北朝东南,沿中线轴由大埕、门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组成。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檀,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檀,悬山顶穿斗抬梁木构架建筑。基础为砖石砌成,主体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

  祠堂正厅中央林兰友塑像威武庄严。横梁挂有“忠心孝行”,“铁面御史”等匾额,“忠贞成性”四个大字系兴化府紫桢题署,对联“一代丹心垂青史,千秋义气振家声”引人注目。

  大埕东侧立明御史林兰友“神道碑”一道。该碑原立在枫亭镇九社登墩山,后移在祠堂内。1997年仙游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枫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授予“文明实践点”。县姓氏林姓文化研究会枫亭分会设在祠堂内,派专人管理。

  尚若在祠堂增设有关历史文化名人林兰友生平、勤政、抗清复明等画幅(彩照)、诗稿文札、墨迹、名人题词、家规、祖训、祭文、族谱等更臻完美,与纪念馆一样成为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诗词留韵

  林兰友一生写了不少诗,当时社会动荡,政局混乱,有的年远散失。著有《迷迷草》集。兰友一生平易近人,结识不少同僚诗友,以诗言志,以文表心,共论抗清复明,同敌忔,风雨情。据霞桥薛姓族谱载:仙游名儒唐显悦、林性深,惠安雅士王忠孝在枫亭九社西明寺设据点,举兵抗清复明。

  《泣梦诗四首》余在羁,经二十余日,每梦抵家,与家老人述君国事,泪下数行,竟成大悟,作“泣梦诗”。

  一、吁嗟犹假寐,可以看亲闱。膝下慰长别,泥中问式微。

  鹑鸢恒有泪,猫犬独无归。此况已难写,那堪醒复违。

  二、何期汤大室,共作幽羁身。闷寝愁能觉,饥餐畏见人。

  泪缘宫阙尽,恨逐鼎源新。天地一何意,于予独不仁。

  三、依然天南北,是我梦醒时。历历庭除事,悠悠缧绁期。

  虎狼方插翼,牙爪更居奇。只有睗堪断,只珠不敢垂。

  四、容易成离别,羁愁只自怜。青山如可撮,幽梦若为缘。

  惭愧彩薇事,低迷陡屺篇。似多兹人悟,敬枕独潸然。

  《题别小像有引》

  一

  孤臣万死九回邅,流落残魂不忆年。

  无补一分渡沅恨,何还百折吊罗篇。

  抢经愿附堆沙老,赢体自甘积土眠。

  嗟莫渡海徒自叱,尚留一着与谁鞭。

  二

  漂泊无家曷所归,裹身剩得一鹑衣。

  因谭那觉陡虮落,为梦翻多带蝶飞。

  瘦已如豺犹强项,愁谁对语亦忘机。

  何曾华表来归鹤,城郭人民慨门非。

  《济河晓发》

  漠漠愁云锁来开,披星觅径出蒿莱。

  关人时怪鸡为客,问道惟惊路有豺。

  露入故宫禾沗泪,风含中野雁鸿哀。

  江淮此行频延伫,谁抱临流作揖才。

  《唐关墩遇盗》

  一经鼓棹一违心,板荡方知覆载深。

  巳恨鸱鸮甘毁室,更怜豺虎复惊林。

  荒村箭落迷键马,同侣还消对夕明。

  此命江湖无可寄,不堪挥泪独横襟。

  综上八首诗风典雅,通俗平易,质朴明直,用不同视角,不同手法,寄托深沉的爱恋之情;抨击官场险恶,牙爪残暴的社会现实。面对山河破碎,兰友不畏强敌,浴血转战,扶老携妻,飘泊异乡的离别愁绪,流露其为报效家国的豪壮情怀,展示追求人间美好的勃发雄心和夙愿。

  ◆追思英杰

  枫亭元宵游灯历史悠久,相传北宋庆历年间(1046年)已开始,林兰友为官刚正,清廉忠贞,深受百姓爱戴。正月十五俗称上元节,枫亭举行一年一度游灯庆典活动。到处华灯高悬,彩旗飘动,熖火如虹,烟花缤纷,真有“倾城观灯,万户空巷”,气势恢宏的灯节,吸引海内外侨胞和邻边县城群众赶来观赏。其盛况已列入国家非遗名录。“银树花灯”节目独具风格,引入注目。据说就是为纪念林兰友爱国精忠而精心制作的。解放后,群众把枫亭鱼街改为“兰友大队”(现名兰友街、兰友社区),枫亭中学教学楼授为“兰友楼”,同样为纪念这位历史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