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辉
现流传宋代苏钦诗作共10首,其中9首为明代周瑛《兴化府志》第33卷《艺文录》收录。但正是这9首中,有4首与乾隆《仙游县志》所收录的宋代林彖诗作产生了作者“争议”。这4首诗作内容完全一样,其中3首标题略有不同:《春日三会闲行一、二》(县志标题为《三会溪》):“风摇陇麦东西浪,春入郊原远近花。闲趁溪流到村曲,断垣乔木两三家。”;“溪上横岗一道斜,成行鸳鹭落平沙。竹篱茅舍林中见,仿佛孤山处士家。”《听雨轩二》:“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慵论。斋余闲倚蒲团瞑,只有溪声落耳根。”《山口晓望》(县志标题为《意足园》):“喜鹊寒鸦噪晚田,山前茅舍起炊烟。小桥败叶风频扫,斜月平芜犊自眠。”
圉于古代信息传递手段,诗作在流传过程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并不少见。林彖(1099-1168年)和苏钦(1102-1160年)同为仙游籍历史人物,生活时间高度重叠。两人对寺庙都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活动范围都涉及到龙华、大济、凤山一带,特别是又都涉及到关于“听雨轩”和“三会寺”主题的诗作,故后世容易将两人诗作混淆。加以考证努力还其真相,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诗作来源,除了《兴化府志》和《仙游县志》两大方志记载外,还有《宋诗纪事补遗》36卷亦把《听雨轩二》归为苏钦:“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慵论。斋余闲倚蒲团瞑,只有溪声落耳根。”但同时《宋诗纪事补遗》36卷把《春日三会闲行一》归为林彖作品:“风摇陇麦东西浪,春入郊原远近花。闲趁溪流到村曲,断垣乔木两三家。”《宋诗纪事补遗》为清代陆心源(1838-1894年)所编,所收之诗皆为宋元旧刊或明以前抄本。看来,诗作作者争议在明清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清代郑王臣《蒲风清濑》收录林彖诗四首,其中三首有作者“争议”,并且标题也不一样。分别是《龙华晚眺》:“喜鹊寒鸦噪晚田,山前茅舍起炊烟。小桥败叶风频扫,斜月平芜犊自眠。”《三会闲行一、二》:“风摇陇麦东西浪,春入郊原远近花。闲趁溪流到村曲,断垣乔木两三家。”和“溪上横岗一道斜,成行鸳鹭落平沙。竹篱茅舍林中见,仿佛孤山处士家。”
其次,是诗作的内容,《福建通志》和《仙游县志》都载有林彖小传,并为《宋史翼》所引用:“林彖(1099-1168年),自号‘萍斋’,幼孤随母鞠于外祖陈次升家,三荐不赴不谋婚娶隐于龙华寺‘听雨轩’、‘意足园’,非所好叩门辄不纳,如是者四十年。”观林彖一生,幼孤少贫,不仕不娶,独傲清高,隐逸超脱。如小传所述,《听雨轩二》简直就是林彖的人生写照和心灵感受:“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慵论。斋余闲倚蒲团瞑,只有溪声落耳根。”且据县志所述,“听雨轩”和“意足园”本就是林彖寓居龙华寺时所营建所命名的两所建筑。
而《春日三会闲行二》:“溪上横岗一道斜,成行鸳鹭落平沙。竹篱茅舍林中见,仿佛孤山处士家。”此诗更符合林彖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他的人生经历,诗以言志、言为心声。诗中所提到的“孤山处士”是宋代林逋,据《宋史.隐逸传》载:“林逋,字君复,钱塘人。于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林彖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林逋的模样。反观苏钦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一生宦途忙碌颇有远大志向,浑然不似隐逸之士。据《仙游县志》载,苏钦,字伯承。宣和六年进士,历惠州录参、知闽清,帅张浚嘉其廉退能治剧,改闽县、知新建、辟广州机幙摄倅事、改江西帅属、擢守巴州,俭出天性,文学饰吏治,颇有政绩。
至于《山口晓望》(县志为《意足园》)一诗:“喜鹊寒鸦噪晚田,山前茅舍起炊烟。小桥败叶风频扫,斜月平芜犊自眠。”标题突出主题是“晓望”,而内容却明显是傍晚所见。若是为林彖所作更为符合标题“意足”之意境---寒鸦晚归、晚烟悠长、晚风扫叶、斜月犊眠。该诗在《蒲风清濑》中收录时的标题是《龙华晚眺》,就比较符合诗作内容了。
其三,关于诗作诗风。两人都写过关于九座寺的诗作,各有特色。苏钦写有《九座山中即事二首》:“红药青绫心已灰,且从开士宿招提。半窗白月炉烟断,枫叶萧萧乌夜啼。”又“携僧缓步听溪声,课仆疏筠出翠屏。泉石膏肓吾自许,余生应不愧山灵。”林彖写有《九座山》二首:“沙路无泥屐齿轻,薄云笼日雨初晴。林间鸟弄歌千啭,溪上花开绣一棚。”又“短短桃花点绿莎,轻轻白鸟下晴波。宛然西塞江边路,只欠能诗张志和。”林彖诗中的“张志和”是唐代翰林待诏,弃官弃家隐于太湖一带渔樵为乐。看得出,苏钦诗重在“清正坦荡”,而林彖重在“隐逸超脱”。再观两人所作的其它诗歌,苏钦诗作明显较为豪迈风发,而林彖诗作较为平和低沉。由此反观上面“纠纷”4诗,其中有3首似乎更加符合林彖诗风。
综上所述,《兴化府志》与《仙游县志》存在作者“争议”的4首诗歌,从作者人物身份、人生经历、性格特点、诗歌风格和比较更多文献记载来看,《三会闲行二》,《听雨轩二》和《山口晓望》等3首归为林彖所作似更妥当。而《三会闲行一》这首诗,《兴化府志》和《宋诗纪事补遗》支持为苏钦所作,而《仙游县志》和《蒲风清濑》支持为林彖所作,从内容和特点上又较难区分,暂无定论。
由于《兴化府志》权威性高,且苏钦是地方名宦,所以现在各种媒体都把上述四首“争议”诗作标志为苏钦所作。而林彖是隐逸人士,研究和关注的人士不多,自然无人发现府志或许存在谬误。当然,圉于资料和水平,以上陋见不一定正确,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考证。
图片来源《宋诗纪事补遗》。